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此,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有效增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尤为重要。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大国关系不稳定性、脆弱性比较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重塑。从国内看,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但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近年来新冠疫情对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范围之大、影响之深值得高度关注。体现在区域经济方面,较为突出的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连通性弱化,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缺少长效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当前形势下,有效增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不仅能为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供条件,而且能够尽快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这些变化将为修复、增强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连通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传统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减弱,高质量发展目标也将促使各地区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看,我国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还有较大完善空间,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需较长时间,需要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支撑和物质技术基础。
面向未来,需更好发挥各地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工程入手,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改善要素资源空间配置,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区域发展激励机制,把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协调性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着力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针对地区发展定位和发展阶段需要,加大有效投资,激活需求。各地区需按照中央对本地区的发展定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现阶段发展需要,确定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工程,聚焦引领性新需求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在新领域新赛道中率先占据优势地位。同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第二,以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为着力点,构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载体。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要依托的多极化、多层次、网络化的空间格局。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大力推动跨行政区的体制机制“软联通”,积极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合理布局,提高要素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区域一体化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各地要积极构建多层次、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快速城际交通、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要适度超前部署和建设,使之形成促进要素流动、提高产品流通效率、推动产业优化布局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区需立足自身发展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面向社会需求的新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不仅要有地方特色和要素禀赋优势,而且要结合新技术新需求开发新设备、新工艺、新模式、新产品,引入适宜性的行业智能技术应用,挖掘数字技术赋能的机会,在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环节做足绿色文章,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开发性能更优、质量更好、环境友好的新产品,以供给质量提升满足消费需求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要探索差异化路径,先从产业链的“点”上率先突破,再从产业链的“线”“面”上扩大优势,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商业模式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第四,找准关键核心问题,推进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革命老区、资源型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各地区应集思广益,找准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之策,统筹运用财政、金融、产业、科技、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协同发力推动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取得更大突破。特别是在当前发展环境和技术条件下,我国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需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通过数字技术渗透应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发展、绿色产品生产、场景应用、大数据开发等产业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第五,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区域战略统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不同战略的侧重点不同,具体任务或有重叠,有必要加强战略统筹。一是要根据不同战略意图进行适当分类,理清重点问题。例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属于相对底层、基础性的战略,其重点是促进人的发展、地区的发展与生态的治理保护;区域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都具有集聚发展的效率导向,是能够为经济保持较高增速提供支撑作用的战略安排,需要其他区域战略的相互配合。二是要明确不同战略在区域协调发展框架中的目标、路径,对这些战略的实施意图要有比较清楚的研判,同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研究。三是建议建立区域战略全面统筹的协调机构,更好推动不同战略高效衔接配合,加强对各类配套政策的协调,推动政策工具组合投放,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精准性。
此外,还要以完善考核评价为抓手,引导各地区着力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在考核评价体系中适当列入能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引导各地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和采取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的自觉行动。
作者:叶振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