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以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创新力

2023-02-07 18:37:43    经济日报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企业竞争上升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大力提升产业链创新力不仅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应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往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产业链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得到很好改善,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引领产业链发生颠覆性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时代,最终产品的创新程度不仅取决于产品所在行业,还取决于其中间投入品所在行业。产业链创新力综合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中间投入品所在行业的创新程度,体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过程中。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够促进产业链各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创新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促使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动能增强、产业结构优化。此外,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基于数字技术扩散和网络外部性带来的溢出效应,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在数字平台与厂商之间、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促进产业创新投入并提高其创新效率,产业创新投入带来的利润亦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不同产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不同,对数字技术的获取和应用存在显著差异,产生的创新效应也不尽相同。研究表明,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数字经济对其创新投入和利润创造的影响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找准产业链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技术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放大、叠加与倍增作用。

第一,要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为产业创新夯实基础。一是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强基础、补短板,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关键软件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精准攻关、重点突破。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应坚持全局视野,深入实施“智改数转”,有效促进大数据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三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

第二,要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创新的落地环节。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战略引领、财政支持以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稳定性。二是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考虑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以及产业发展基金,对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进行专项补贴和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升级等方面的标准研制,积极发展创新基础设施标准。四是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交流合作,形成大型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特征,知识产权能够为创新活动进行产权界定并提供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要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产业链相关创新主体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制度约束,确立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导向,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二是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依托区块链、大数据、在线监测等技术提升精准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效率。三是加大资源投入和支持力度,可考虑推动设立知识产权保险和维权互助基金,鼓励企业提升维权能力和水平,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作者:陈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正当其时
下一篇:着力提升全民数据安全意识和素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