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对高质量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我们要把握好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逻辑,充分认识提升内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好我国提升内需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国内需求。
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逻辑理路
从经济理论逻辑来看,提升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重要动力。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投资和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内需和外需均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内需和外需在一个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发挥的拉动作用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外需拉动在经济起飞阶段发挥的作用较大,当经济发展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更大。与发达国家比较来看,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较大空间,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能还很大。
从经济实践逻辑来看,提升内需是成功应对外部冲击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我国能够成功抵御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有效应对三年来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及持续稳定发展,关键靠的就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并推出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我国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十年经济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主导。内需市场既关乎经济发展,又关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是经济稳中求进的主要依托。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外需往往受到许多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是难以有效控制的。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求疲软正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蔓延,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遏制打压有增无减,使得外需更加难以控制,这告诫我们只有立足内需及依托强大国内市场稳增长促发展,才能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持久活力。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传统消费显著增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投资关键作用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成就显著,短板弱项快速补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现实需要。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影响深远,乌克兰危机影响持续,全球贸易及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预防性储蓄倾向偏高。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既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解决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征程上机遇多于挑战。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及内需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根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安排,2035年我国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全面促进消费潜力将非常巨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同时也要看到,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趋紧制约投资增长,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多样化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使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仍面临不少制约。
多措并举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在此基础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落实落细,加力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稳增长,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加快培育现代化内需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统筹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拓展形成供给质量高、分配格局优、流通体系畅、消费全面旺、投资结构合理等全链条的完整内需体系,打造强大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完善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有效促进国内需求潜能释放。
优先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消费市场呈现逐步恢复,一些城市知名商圈重现繁忙景象,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鼓励推出促消费新政策和举办大型促销活动,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有效扩大服务消费,扩大节假日消费。做好稳就业工作,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教育文化、养老服务等消费。
加大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聚焦“十四五”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重大科技、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持续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投资,增强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的新动能新优势。
全面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激发各类企业活力,为提升内需拼经济稳增长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作者:杨再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