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促进新型文化消费

王 斌    2023-01-29 15:46:11    人民日报

近年来,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型文化消费快速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作出重要部署。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促进新型文化消费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不断深化对新型文化消费的认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不断优化新型文化产品、服务的结构和质量。

与传统文化消费相比,新型文化消费具有许多新特征。从消费形式看,新型文化消费广泛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在场与在线消费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方式,实现了跨区跨境、全时段消费,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文化消费选择。从消费业态看,新型文化消费将不同的文化消费资源和要素重新组合起来,促进了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的发展,比如云旅游、云演出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消费体验,丰富了文化消费的商业模式。从消费动力机制看,传统文化消费通过“文化+”“上网触电”等方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催生出新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持续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型文化消费,是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也要认识到,当前新型文化消费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发育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全面促进新型文化消费,需要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拓展消费场景。顺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的新需求,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打造精品文化产品服务数字创作和传播平台,开发提供更多更具创意性、体验性的原创文化精品力作,积极发展在线文娱、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消费新业态。加快传统文化数字化改造,引导互联网文化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打造特色书店、文创商店、文娱场所、艺术展览等多业态集合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推动线上线下文化消费深度融合、文体旅商跨界融合,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文化品牌消费、品质消费。

优化消费环境。建立健全新型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倡导文化从业者诚信自律,构建文化产品和服务售前、售中、售后全消费链条消费评价和惩戒机制,加大线上线下新型文化消费司法保护力度,打造放心消费品牌,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新型文化消费宣传推介力度,鼓励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营造良好的新型文化消费氛围。

完善政策法规。深化文化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新型文化消费相关领域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促进新型文化消费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创造、做大做强,积极引导新型文化消费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加速完善信息网络、非遗展示等新型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加大乡村地区新基建投入。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