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谱写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篇章

2023-03-14 17:56:01    中国社会科学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教是社会教育的关键环节,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积极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当前,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方式如何变化,都应当不断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了部署,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家庭是国家进步、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谱写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篇章。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应当深刻把握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首先,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已浸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以《告诸子及弟侄》一文叮嘱后人,要和气做人、清白为官。明代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始终立“圣人之志”,倡导“知行合一”,以《示宪儿》一文作为教子家训,教育子女要勤读书、早立志、做好人。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我们应继续发扬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其次,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以革命文化为底色。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家风建设,自觉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毛泽东、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向来重视家风建设,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也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树立了培育和践行良好家风的榜样。最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入新时代,蕴含着家庭教育智慧的家风文化日渐盛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融入了新内涵,注入了“新血液”。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庭要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在世代相传中逐步形成一种稳固的家庭价值观,并使之成为家庭中一以贯之的价值准则。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主动适应时代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其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新时代家庭观构筑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符合人民需求与期待的家风家教体系。其二,以创建文明家庭为载体,营造家庭文明良好氛围。明确文明家庭的标准和内容,打造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品牌,让文明家庭的价值导向融入社会文明创建体系之中。其三,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牵引,弘扬向上向善家庭美德。让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丰富道德认知,推动道德实践,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家庭建设力量。其四,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协同创新,践行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协同协作、共建共享的科学理念。推动家庭文明的养成和家庭科学理念的形成,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学校助力、媒体助阵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大环境”。其五,积极开展接地气、入人心的教育活动,满足广大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家国情怀、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劳动教育、普法等内容灵活有机地融入家庭教育之中,通过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社风。

作者:杨其滨(黑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副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程门立雪”背后的家风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