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北京的树梢刚吐绿芽,而飞机再快也追不上春天的脚步。当飞机盘旋在茅台机场上空准备降落时,透过舷窗瞭望,赤水河畔已是满眼翠绿,百花盛开。清澈的河水,带着无尽的眷恋和情谊,突然在茅台镇身边折向南去,伸出一弯臂膀,将这古老小镇深深的揽入怀中。茅台镇是赤水河养育的孩子,是赤水河的生命之魂,赤水河与茅台镇相生相依,使茅台镇变得无比神秘和精彩。
我们驱车来到了秦含章酒厂。厂区四面环山,厂房和巨大的酒罐整齐地排列在山凹之中。四层办公楼建筑在山顶,像座城堡,守护着整个厂区,别有一番景致。董事长李登科先生和技术总监邹银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第二天,他们陪同我们游览茅台镇。
沐浴暖煦的春风,吮吸空气中浓浓的酒香,我们来到茅台镇的中心广场。赤水河荡漾着清翠的波光,像条丝带流淌在小镇之中,河两边错落有致地建有湘西风格的民宅和商铺。在密集的商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这是由一条几十层台阶铺就的步道,宽阔而壮观。上面铸有四个醒目的大字:“神秘茅台”。茅台之神秘,神秘之处在哪儿呢?中心广场沿着河边建有几尊雕塑,这些雕塑依次给出了答案。
身背盐袋运盐商队的雕塑,记录了茅台镇早期的历史。在地无三尺平的多山地区,依靠赤水河的厚爱,形成了水上运输的物流通道,茅台镇成为川陕盐商的聚集地。靠着这些盐商,又把茅台酒输往各地。陪同我们的任炳胜先生诵出了清代诗人陈熙晋的一首诗:“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然而,真正使茅台酒走向世界的,是另一个破碎酒罐的巨大艺术雕塑讲述的故事。李登科先生指着破碎酒罐雕塑向我们介绍说,1915年,茅台酒第一次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那时贫穷落后的中国,在世界上根本没有地位和话语权,西方国家展台前人头窜动,而中国展台却无人问津,几天下来,中国的茅台酒一直被冷落。参展的中方人员手捧着浓香的茅台酒,面对被冷落的尴尬局面,急中生智,将手中的酒罐愤然弃地摔碎。瞬间,浓郁醇香的酒香充满整个展厅,吸引了众多客商,由此获得展会的金奖。机智的摔罐突围,戏剧性赢得金奖,成为中国白酒史上的一段佳话。
中心广场的建筑和雕塑,诠释了茅台镇深刻内涵,展示着茅台小镇的灵性之魂。然而,茅台镇的灵性之魂何止这些?沿着赤水河畔走向深处,是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处,小镇之魂,更有着深刻的红色记忆。1935年,苏区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层层围剿,四渡赤水转战贵州。来到茅台镇,得到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贫家儿女踊跃参军,百姓们拿出自家酿制的白酒送给红军。茅台人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
走出小镇的中心广场,我们驱车来到了茅台镇天酿景区,这里海拔位高,站在此处,可鸟瞰茅台镇的全景。对面正是茅台酒厂区,厂房和酒库,一幢幢整齐排列,绵延十里之长,蔚为壮观。茅台酒现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这颗中国白酒产业的耀眼明珠,为茅台镇带来了荣耀,茅台镇也因拥有茅台酒厂而闻名世界。
邹银女士向我们介绍说,茅台酒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品质,最主要是坚守了古老的传统工艺。邹银的父亲邹国启,还发明了“疏松上甑法”,使茅台酒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提升。谈到自家酿制的秦含章酒和邹国启桂花酒,李登科先生和邹银女士更是充满了自信和骄傲。他们说,“一代宗师,酒业泰斗”秦含章爷爷之所以把他的冠名权、肖像权、著作权授予我们,就是相信我们能够酿出更好的茅台酒,我们绝不会辜负秦爷爷和老一辈茅台人的期望,让大家都喝上更好的茅台酒。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茅台镇了。一提茅台,人们往往都将思绪和目光投之于酒,其实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灵秀小镇,它的历史塑源之久远,所含概念之丰富,内生基因之独特,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中国有众多的特产小镇,产茶的龙井武夷、产米的五常龙凤、产菜的山东寿光……如果这些特产小镇都能像茅台一样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财富附号,那中国将是多么的辉煌和富足?
再见,茅台小镇。致敬,是茅台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