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12月7日是中国传统节气大雪,当晚,抖音传统文化主播@苏佳宝 @筱老师 @缪兰 @祝宛央Lotus 相聚@抖音直播 官方直播间,效仿古人在寒天宴集宾客的习俗,举办了一场线上“暖寒会”。活动中,四位主播通过直播PK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与“雪”相关的曲目、朗诵表演,并进行“飞花令”PK。
所谓“暖寒会”,指的是中国古代寒天宴集宾客之俗,典出宋代范成大的诗:“笙歌煖寒会,当任主人为。”而当“暖寒会”来到了直播间,这种传统而典雅的仪式,也披上了现代和科技的色彩,通过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唤醒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2016年,“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括节气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近些年收获了颇多关注。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生活,也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课题。就像刚刚过去的大雪节气,抖音推出的“暖寒会”其实就是一种尝试性的解答:丝竹相伴、诗乐相合的形式,“新技术+古典美”的搭配,让传统魅力在直播间大放异彩。
事实上,新技术、新平台不只是在互联网上“复活”了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属于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塑,并参与了文化演变的叙事。
比如传统的戏曲表演,或是知识性的文化普及,重点是聚焦于舞台、讲台之上,是一种单向度的信息传递。但直播间不一样,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在直播间进行即时性的互动,让这种单向度变成了多向度传递,从演员、老师到观众,所有人都在参与传统文化的知识共享中。这有利于打破壁垒森严的舞台区隔,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开放、高效,也更加平等。
而直播PK的方式,更是在冥冥中契合了传统的“斗戏”习俗。比如在抖音的“暖寒会”上,围绕着主题“雪”,各位表演艺术家纷纷“出战”,有的弹古筝,有的歌唱,有的朗诵,而观众们则献上自己的点赞和打赏。热闹的场面、频繁的互动、实时反馈的观众热情,某种程度成为向传统戏剧致敬的一种方式。不再局限于同一个场馆、同一种门类,乐器演奏、唱念做打,所有表演者都可以在此争奇斗艳、一展风华。“斗戏”传统也由此被发扬光大,获得了新的诠释。
也正是因为直播对传统文化的塑造功能,这一平台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重视。越来越多具有专业背景的主持人、院团专业歌手、非遗传承人、戏曲名家等,入驻包括抖音在内的直播平台,利用直播PK等新兴互动形式切磋技艺,衍生出大量优质内容,供更多人娱乐学习。在这个大背景下,未来直播间其实也有望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场”,成为人们了解、亲近传统文化的主流方式之一。
一场线上“暖寒会”,其实也给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梁园聚会、邺下之游、兰亭雅集、西园唱和,这些历史上声名赫赫的诗酒往来、技艺碰撞,其精神遗泽或许也通过直播间流淌到今天。而对于直播间里的文化传递,人们也不妨抱有更大的关注与期许,期待它能够枝繁叶茂,帮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吴瑜)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