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XX”“情绪价值”“质疑XX,理解XX,成为XX”入选。
每到年末,盘点流行语就成为人们回顾一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是因为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词汇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或有感于国家政策,或来源于重大事件,或反映百姓生活,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也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自有互联网以来,年度流行语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其中,《咬文嚼字》的榜单既考虑热度又考虑价值,具有广泛代表性,备受公众认可。
流行语凝聚了时代的缩影。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的方向豁然开朗。“双向奔赴”原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人民的双向奔赴”广为传播,让其使用范围得到了延伸扩展,价值内涵得到了丰富升华。今年以来,ChatGPT惊艳亮相,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大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这些词语从不同视角反映时代风貌、传递时代脉搏,忠实记录了大时代的变化。
流行语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村超”由贵州的“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缩略而成,却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由此衍生出的“村BA”“村排”“村晚”等现象,意味着乡村文化正在不断“触网”“出圈”,这不仅是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机遇,也增强了大家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特种兵式旅游”虽然是一种调侃,反映的却是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复苏回暖,今年以来,演唱会、博物馆等消费热点持续井喷,一票难求,正在成为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支撑点。
流行语蕴含着生活的体悟。这次入选的“情绪价值”,直接用作对人际关系的描述,体现的正是当代人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变化。一些“社牛”达人,总是与众不同的“显眼包”;想要无社交压力的,更想给自己找一个“吃饭搭子”“散步搭子”;在平静的生活中,我们向往“多巴胺饮食”“多巴胺休假”;随着逐渐长大,我们终于“理解了父母,成为了父母”……凡此种种,都表明人们渴望个体诉求、追求私人感受,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当然,在流行语年复一年的迭代之间,仍有不少人对流行语充满了怀疑,认为一些词汇不知所云,污染了语言之河。其实,要相信语言之河有着相当的自净能力,但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流行语,我们应该持海纳百川的态度。今年出现的大量流行语,展现出人们强大的语言创新能力。而诸如“哈基米”“挖呀挖”等“短视频流行语”也曾火爆全网,却并没有入选,说明它们很可能只是临时的修辞方式,缺乏稳固性,会自然地新陈代谢、沉淀流失。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马上过去了。从“十大流行语”中回望这一年,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我们的生活也经历了波折和动荡,你是否会被某个词语击中呢?(王庆峰)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