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导尿管应该是医护人员的基本技能,怎么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要额外收费请‘外援’呢?”近日,张女士同身边的医生朋友闲聊时,才发现父亲去世前入住的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操作似乎并不合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本来是一件好事,能消除不少家庭的后顾之忧。比如张女士,她和兄弟姐妹都不在父亲身边,照顾起来有很多不便,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接纳老人,在日常照料之外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对老人和子女来说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按照上海市卫健委等多部门2020年发布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住院治疗服务包括安宁疗护。而通便、利尿等相关治疗,显然是应该包含在安宁疗护范围内的。可是正如张女士所质疑的,插导尿管这样的基本医疗服务,为什么要另外收费找“外援”呢?
面对张女士的质疑和媒体采访,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承诺将着手开展核查,没给出明确说法。推测可能性,无非有两种:其一,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专业人员,不能完成这个医疗服务,不得不另外花钱找“外援”。其二,考虑到这钱是收的现金而不是走医保,有可能是内部管理不规范,有人通过这种操作私下牟利。
无论哪种可能性,都说明当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过去人们谈到老人养老的难题,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养老院看不好病,医院养不了老”。而各地探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度被寄予能走出医养结合之路的厚望,不过从上海等地的试点来看,医养结合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类似机构专业人才紧缺是很普遍的状况。此前媒体调查时就发现,一些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宁愿转行或者去民营医院,也不愿去社区做医养结合的服务。照顾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人很辛苦,收入也不高,还容易被家属责怪,种种因素导致专业服务水平很难提升。
另外,这类服务的定性和定价标准还不够明确。如果将之当作准公共服务,那就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收费,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补助,可能就很难提升服务质量。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动力提供医养服务,重要原因也是现有价格体系,很难维持服务中心的运转。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要想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更多的养老功能,就要在制度安排上作出精准的对症改善。一方面,要重申“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督促已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加强人员资质审核,规范服务,真正让社区养老为家庭分担压力;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医养结合服务者的职业获得感不强,要让这项社会福利得到有序发展,对社区医疗人员的相关激励措施也得跟上。(守一)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