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日前透露,北京通学车试运营近3个月来,已在四个区服务了21所学校。与通学车试运营前相比,学校门前接送学生的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减少了26.5%,接送学生的私家小汽车下降了7.9%。明年春季学期,通学车试点将新增四个区,并力争明年9月秋季开学在全市推广。
通学公交车区别于专用校车,也区别于普通公交,服务对象是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低年级小学生家长可与孩子同乘。通学公交车实行一人一座一带(安全带),专线快速直达,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了安全、便捷、高效的新选择。公益性定位、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的通学公交车,既是一项政府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减轻家长接送负担、确保学生通学安全、助力违规电动三四轮车退出、缓解上下学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等方面效果明显。
借助通学这个“小切口”,我们不仅看到以精准化、集约化出行方式化解家长接送娃焦虑、缓解交通拥堵的努力,更能发现北京持续优化超大城市治理的创新探索。
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这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总人口都要多。一座现代化超大城市的高效运行,除了靠硬件建设,还要靠科学治理。现代城市治理理念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全过程,落实在具体实践中,就是从需求表达、政策制定、实践执行到效果评价都要充分照顾到市民的合理诉求。政府有为,市民有位,市场有效,大家各显其能、各得其所,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良治。
中小学生通学一直是困扰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建设密度高、机动车增长速度快、交通和社区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北京的通学安全性、便利性成为从政府到家长心心念念的大困扰。如何解决上下学高峰期人车失序,消除安全隐患,如何随着城市空间存量更新、智慧管理设施提升和跨部门协作等新探索不断推进,为通学交通环境安全、便利的提升提供更多可能性,成为考验北京超大城市治理的一个鲜活“切片”。
透过这个“小切口”,我们对北京以深入调查研究征求民意为基础,以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为原则,以试点先行循序渐进为路径,寻求超大城市难题破解之道的大思路有了清晰的认知。
超大城市人口高度聚集、空间规模宏大、要素结构复杂、流量多样汇集,传统的自上而下、单向单薄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趋势。要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政府不能拍脑门决策,不能大包大揽,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大兴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调动市场积极性形成合力,大胆探索小步快跑。
北京在推出通学公交车之前,市区两级成立专班,综合协调、专题会商,多次深入学校及企业、社区开展调研,结合学生需求和本市实际,提出了系统解决上下学问题的工作方案。公交集团探索通学公交非通学时段合理利用方案,为学生提供研学旅行、校外教育等出行服务,让通学的公益属性与市场积极性有机融合。利用试点先行、适时推开的方式不断调整车型、站点、线路、时间,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这些思路都为未来破解超大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挑战提供了参照。
超大城市治理牵一发动全身,既等不得也急不得。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统筹政府与市场两个积极性,勇于探索,一定能让市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劳利)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