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身处工作一线,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责任重大、影响深远。他们是党和政府基层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广大基层群众的“代言人”,其素养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各项惠农方针、政策能否惠及最广大人民,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了更好更快地加强新农村建设,乡村干部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零部件”,添“智”增“质”,方能使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为开阔、通畅。
以学增智,锤炼乡村振兴“排头兵”。农业、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同时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懂经营且会管理的乡村干部。相关部门应不定时开展乡村干部的培训和提高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智力”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党员干部家中,制定党建类、农业类、经济类、群团类等套餐式课程,为大家提供“点餐式”培训内容。将学习与一线实践紧密结合,方能学以致用,实现人人能授课、处处是课堂,全面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提效增质,培树本土人才“生力军”。乡村振兴照见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也为广大乡村本土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田秀才”“土专家”等一批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尤其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催化下,他们更懂得如何推介乡村特色产品,在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更具优势。作为乡村振兴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新农人理应得到重视并引导好、运用好,相关部门可以将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新农人和致富能手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里去,切实强化人才支撑,实现人才成长与乡村振兴“双推进”。
优化考核,提升党员干部“凝聚力”。“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衡量产业好不好一定要看农民买不买账、增没增收。所以,考核不能只看数据,应考虑农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就需要各地方党委政府在建立考核体系中,不可急功近利,应立足长远,循序渐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实施。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基层干部人才培养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让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厚植“懂农、重农、爱农”的情怀,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能力,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将惠农使命与强国大业交织交融。(孙伟)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