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更好发挥以法治腐的根本作用

林珊珊    2023-10-30 12:57:22    学习时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明确了今后5年反腐败组织协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对推进反腐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作出部署,要求以法治腐,坚持依规依纪依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确保反腐败斗争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反腐败斗争是攻坚战、持久战,更好发挥以法治腐的根本作用,是赢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基础支撑。
  党纪国法都是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共同构成以法治腐的制度防线。以法治腐要统筹用好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反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手高举利剑、一手扎紧笼子。在国家法律层面,已经制定了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等,修改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在党内法规层面,已经建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以部委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组成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纪国法共同将防治腐败的部署要求、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为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提供了坚强制度支撑。健全完善以法治腐的长效机制,需要统筹运用党纪国法“两把尺子”,着力弥合党纪国法之间、法规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缝隙,把执法和执纪贯通起来,争取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同时发力、功能对接、互为支撑、互相衔接,发挥制度合力。
  思维观念是行动的“总开关”,领导干部出现各种出轨越界行为,根子就在于“总开关”没有拧紧。以法治腐要牢固树立并运用法治思维反腐败。只有当法治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时,其内生力量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才能真正实现由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转变。实践证明,党纪法规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常态化开展普规普纪教育是抓早抓小、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的有力抓手。健全完善以法治腐的长效机制,需要将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严格执行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等制度,促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刻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从内心深处守法守纪、拒腐防变。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权力缺乏有效规制和监督,腐败就会滋生和蔓延。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以法治腐,就是要为权力运行定制度、立规矩,通过法治来规范公权力的运行。健全完善以法治腐的长效机制,需要根据公权力的生成和运行原理,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靶向治疗、精准惩治,形成预防、监督、惩罚、教育、保障相结合的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有了完备明确的规定,公权力执掌者得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范围、方式、程序内行使公权力,形成权力公开、公平、透明运行的保障机制,并通过明确规定滥用权力的处罚原则,明示腐败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让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罚,使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反腐败既要“疾风之力”,更要久久为功。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以法治腐效能的不断提升,有利于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有利于形成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
下一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