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8月开始,全国多地影院在网络端推行“分区票价”。据报道,上海不少影院都划分出不同观影区,有的场次甚至出现了三种票价,以徐汇区某影院为例,特惠价49.9元,普通票价为57.9元,“C位”票价为63.9元,差价最高达14元。
过去,演唱会、音乐会等普遍采取“分区票价”,根据座位远近和观看效果实行差异化定价。如今,许多影院也纷纷推出了观影“分区票价”,将席位分为黄金观影区和非黄金观影区,票价有所差异。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全国11722家影院中,推行“分区票价”的有2068家,占比近两成。
应该看到,影院“分区售票”符合法律规定,也合乎消费规律。根据《价格法》,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除适用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外,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自主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分区售票”属于影院的自主经营权范畴,分为黄金观影区和非黄金观影区差异化定价,更能体现价格合理、公平交易的消费原则,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满足消费者的多元诉求。同时,“分区售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影门槛,让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都有机会进影院看电影,对于影院提高上座率,增加营业收入大有裨益。
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人担心,一些影院会不会利用“分区售票”,一味追逐自身利润,带来新的消费不公。比如,影院可能随意扩大所谓“黄金观影区”范围,大幅提高相关席位票价,从而造成变相涨价。再比如,在低价区的电影票尚未售卖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事先锁定低价票,迫使消费者只能选择高价票,从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为此,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市场经济中,除了强调政府监管外,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不妨让市场来调节。目前全国有上万家影院,电影院线属于充分竞争行业,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范围很大。这就决定了单个影院很难通过擅自提价攫取利润,而消费者完全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到其他影院观看。至于“锁定低价票,强迫购买高价票”这种行为,虽然从短期来看,影院有利可图,实则是饮鸩止渴、涸泽而渔之举。一旦有消费者被迫购买高价票进场后,却发现低价票区域还有大量空座,影院的信誉和口碑必定大受影响。也就是从长远来看,市场自行调节对此类低级伎俩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商家轻易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事实上,影院“分区售票”并非现在才有。3年前,北京就有电影院推出“分区售票”,当时曾引起过一轮讨论,然而,3年时间过去了,不仅“分区售票”的电影院越来越多,分区的方式也越来越细致。这充分说明,对于影院“分区售票”的利与弊,与其坐而论道,不如交给市场,让市场去检验。相信市场的“无形之手”,能够引导影院“分区售票”更加规范有序发展,让影院和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张 涛)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