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里的爷爷奶奶,治好了我多年的焦虑!”重阳节之际,“哏都养老院”的一群“老小孩”走进了公众视野。
提及养老,话题多少有些沉重。变老不仅意味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还伴随着生活圈子的收缩,自我认同感的弱化。信息浪潮的来袭,还让不少老年人困在数字鸿沟里,产生“掉队”之感,甚至连看电视这一过去稀松平常的小事,也成了奢望。
局面正在逐渐打破。就以“哏都养老院”为例,这群老人没有站在社会的边缘,而是成了自己的中心:他们的“人间清醒”系列视频,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每个老人都有“哏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人设”;更可贵的是,老人们镜头前的活力十足,不是迎合流量使然,而是真实流露,他们的年轻粉丝也从中缓解了精神压力,收获了人生智慧。正应了作家黄永玉的一句名言:年轻不要错过老年人,每个老人家都有可爱可敬的东西。
“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和前不久走红的“最潮养老院”一样,这些温情满满的画面背后,总是少不了年轻人的“花式整活”。他们所带来的改变,并不止于技术层面的反哺。正如“哏都养老院”的90后院长陈卓所言,时间就像迷雾一样,将老人们的闪光点包裹。他想做的,就是拨开这层迷雾,让老人自己认可自己,也让更多人发现他们的价值。某种意义上,这些有情怀、有行动力的年轻人的积极尝试,有利于打破一些刻板印象:老年人和养老院也可以“朝气蓬勃”,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同样大有可为。
进一步看,养老不是抽象和静态的,它正变得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这既要求服务“走心”,也呼唤创意“上新”。今年8月,杭州滨江区民政局推出“多代同楼”陪伴性养老项目,入住养老院的年轻人只要每月达到一定的陪伴时长就能免去房租,“青银两代”双向奔赴,就被视为一举多得之举。
广东是老年人口大省,推动养老制度创新势在必行。无论是今年年初,深圳正式实施养老服务专员制度,像“大管家”一样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还是2019年广州建立全市统一的照顾需求等级评定制度,由养老管理员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服务方案,这些举措立足当地实际,颇具示范意义:撬动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资源精准对接,需要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让专业化力量打通“最后100米”。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广东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活力”。多触角、多元化发展养老产业,让“养老”变“享老”,“潜力股”变“绩优股”,也期待后续更多探索。(高 维)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