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四川绵阳、河南新乡等地发布消息称,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外地车轻微违法不处罚。另有部分地区已形成相关制度性安排,如甘肃平凉全市推广法定节假日外地小型机动车在平凉市辖区轻微违法只纠违、不处罚措施;山西乡宁县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对外埠来乡未影响交通安全与通行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仅进行教育警告。
异地轻微交通违法免罚,并非各地的创新,而是已经写进相关法律、与立法精神相一致的做法——我国行政处罚法中有“首违不罚”的表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也提到了“情节轻微给予口头警告”的做法。如今,多地明确国庆假期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只警示不处罚,不仅是对游客作出的一种法治承诺,更显示出开门迎客的一份诚意,一种能够打消、缓解外地游客陌生感、焦虑感的体恤与共情。
对游客来说,初来乍到一个城市,极有可能因不熟悉路况、不了解停车规则等客观原因违反交通规则,只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符合相关“首违不罚”“轻违不罚”的规定,当地交警部门大可选择柔性执法。让类似做法成为常态,提前亮明态度、广而告之,某种角度上也能增加外地游客的好感度,起到一定的揽客作用。
近一段时间,与游客共情成为旅游新闻的一个热词。从宁波等地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向公众开放,政府食堂和内部超市对游客开放,向民众发送短信提示,呼吁本地居民错峰出行,到山东为游客定制“淄博烧烤地图”,设置烧烤公交专线,在公共厕所内提供免费的卫生巾、药品等,都是当地对游客打出的一张张“共情牌”,为的就是把“过客”经济变为“留客”经济,让游客收获宾至如归的美好体验。
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不仅是对相关旅游城市和景点硬件设施的考验,更是对一地一城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大考。法治是最好的旅游环境,共情是最好的人间烟火。长假期间,希望各地都能在法治的基础上更好地与游客共情,以换位思考和暖心服务游客提升文旅的“含金量”。
或许有人担心,“首违不罚”“轻违不罚”会不会让游客不拿交通规则当回事?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食堂对游客开放会不会影响正常秩序?这其实对相关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要求。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在积极行动,充分运用现有技术手段,对节假日出游高峰期重点时段、点位的客流量做出及时准确的监测、预警,通过提前制定相关预案、实时向游客发布旅游服务指南等方式,努力打造更贴心的文旅服务。
“业态要新、品质要高、活力要足、服务要优、形象要好、底线要牢”,在今年8月召开的云南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云南文旅对自身提出的这份要求,其实也具有普适性。地方旅游的金字招牌,靠挖掘、靠打造,更离不开勤擦拭、精守护。
把服务渗透到一个个细节、送到游客的心坎儿上,这样的地方何愁“门庭若市”?(丁慎毅)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