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孟哲    2023-09-26 10:50:58    人民网

近日,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8万余种,横跨6个气候带、有8个主要植被类型。2022年,在北京和广州设立的两个国家植物园率先挂牌运行,为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国家植物园3株巨魔芋实现了世界首次人工栽培状态下的群体开花,并经人工授粉结出果实产生种子;国家植物园成功引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云杉24种,占全球一半以上;保护了怒江槽舌兰、喜马悬生兰等多种珍稀兰科植物……国家植物园成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保护植物种源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正建设“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级“就地保护”体系,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以期实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覆盖。所谓迁地保护,指将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等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相当于对保护区以外的物种做了“备份”,上了一道“保险”。可以说,国家植物园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地、战略植物资源的储备库、植物科学传播的重要平台,代表了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最高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

让“绿色”蓬勃生长,讲好中国植物故事。设立国家植物园不仅能成为展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更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和美好的精神享受,提供近距离探究自然生态的平台。从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内设置了植物科普影厅,循环播放20余部植物专题纪录片,到华南国家植物园主办“你好,国家植物园”广东省少年儿童自然艺术研学实践活动……在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公众创造心旷神怡的休闲环境,国家植物园贡献着自己应有的力量。在国家植物园内,公众有机会观赏诸多珍稀濒危植物,探究植物生态、欣赏奇花异草,感知自然演化奥秘,增强野生植物保护意识,让美好生活有了最真实的落脚。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代代传承的长期事业,我国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国植物保护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为此付出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解决人才问题,实现以任务带学科,以学科带人才,解决科研力量薄弱问题,也要重点考虑资金投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还要加快推动新技术在实际场景下的应用,不断增强科技的供给能力等,以便更好地支撑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按照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到2025年,我国将设立5个左右国家植物园;到2035年,力争设立10个左右国家植物园。这是清晰的目标蓝图,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更新
下一篇:守护好生态红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