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浙江绍兴柯桥区安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话形同虚设,打十几遍一直无人接听,赶到现场后,发现工作人员在聊天,电话铃响无人理会。有媒体联系安昌街道办事处询问后续处理情况,工作人员表示“这个问题要跟领导说”“让领导去解决”。9月13日,该街道办事处发布通告称,已对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停职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不当言行深表歉意。
拨打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其原因不是无人值守、号码有误,也不是工作人员太忙没空接,而是故意不接,对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如果不是市民“现场测试”,也无法想象,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宁可闲聊也不接电话。而更过分的是,面对问询,街道办相关工作人员连记录问题、向上反映的耐心都没有。
不接电话和回应不当的工作人员已被停职处理,但此事背后的作风问题令人如鲠在喉。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在驰而不息地转作风、提效能、树形象,最大程度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也的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和部门,仍存在“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干”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群众的办事体验,也抹黑了自身形象。
据报道,早在2016年底,浙江省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并于2018年11月30日为此项改革立法。随即,这项“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陆续在各地开花结果,成为地方政务服务的“标配”。如今,涉事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便民热线的铃声充耳不闻,难怪引发民怨。
究其原因,是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乃至缺失,以“摸鱼”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连最起码的“窗口意识”都没有,最终造成了便民服务中心“不便民”“不服务”的讽刺一幕。毋庸讳言,这样的工作人员已不适合继续在这种服务性岗位上干下去了。
群众对政府部门的印象和认知,往往源于切身经历和身边小事,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连便民热线都故意不接,让办事群众情何以堪?所以说,此事虽小,但“杀伤力”极大,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举一反三,而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现实中,类似便民热线不“热”并非个案,有的打不通、一直占线,有的打通后一问三不知。无奈之下,市民只能拨打12345热线,12345热线派单后,职能部门再回电,就能把问题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可以直接致电职能部门,为何要舍近求远拨打12345?一定程度上说,是因为12345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可见,解决便民中心“不便民”“不服务”问题,要从思想上挖“病根”、从制度上开“药方”,让相关工作人员不敢、不能、不想混日子,全心全意解决好民生问题。(陈广江)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