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落实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落地生效,引发各界关注。
当“银发浪潮”迎面而至,实现“老所有养”既是家之大事,也是国之大者。根据官方测算,“十四五”时期,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且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积极应对这一基本国情尤为迫切。
养老的本质是服务,最需要的是创新。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了老龄工作体制,多项老龄工作重新划归民政部,就有专家解读称,此举有利于发挥其职能优势,聚焦老龄体制的规划、政策制度的设计。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制度创新层面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将养老服务划分为基本养老服务和非基本养老服务,并且用清单化、标准化的方式将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老年人提供,有利于瞄准需求、突出重点,倒逼各地各部门明晰职责、同向发力,促进养老资源优化整合,进一步夯实老年群体的兜底保障。
方向已定,重在落实。当下正值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期,推进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项目落地生效,时不我待、极为关键。值得欣喜的是,在这方面,不少地方还结合当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在内容和标准方面做“加法”。比如,北京、内蒙古、江苏、山东等地在国家清单的16个服务项目基础上,将家庭照护服务、老年优待、意外伤害保险等内容纳入本地区养老服务清单。期待尚未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的地方,也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真招实效为幸福“加码”,守护最美“夕阳红”。
养老事业非一日之功。纵观民政部在发布会透露出的工作重点,无论是将老龄工作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保障、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还是持续推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无不体现了这一思路,这也折射了相关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比如,为失能老人解忧的“长护险”,背后就涉及失能失智评估标准、护理服务标准的统一、经济补偿和服务保障的协同配合,乃至护理人才的培养,等等,仍有不少问题待解。
正如有专家所言,不要把人口老龄单纯看成是负担,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对“银发经济”同样大有助益:从“养老”到“享老”,从“夕阳工程”到“朝阳产业”,值得更多期待。 (高 维)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