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3-09-11 10:20:53    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准确把握我国人口发展新特征和新要求,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战略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当前,面对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在劳动力供给相对充沛的同时,更要积极适应和主动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把人口规模优势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兼顾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人口综合竞争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根基。

人才红利优势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现代化文明进步的背后都是人才的强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人才红利优势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劲动力。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与此同时,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赢得国际竞争和争取战略主动的最宝贵资源。应把人才强国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工程,加快塑造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人口总量充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人口既是文明之源的缔造者,也是文明延续的传薪者;既是物质与文化的生产者,也是时代革新进步的创造者。从全球历史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承未曾中断的国家,人口总量充裕是其中的重要保障因素。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潜力的重要维度,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力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表明我国劳动力总量和增量依旧充沛,整体质量显著提升。新时代的中国人口兼具数量和质量优势,是国家强盛的直接体现,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劳动适龄人口规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应着力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通过生育政策优化促进生育意愿提升、带动生育行为转变。同时,充分吸纳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使全社会劳动力参与率维持在稳定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裕的人口规模支撑。

人口分布合理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潜力。均衡合理的人口空间布局是世界性难题,人口与地域、经济、资源等要素的协调匹配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占比约40%,在全国持续处于人口聚集态势。与此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人口回流的积极转向,形成了东部三大城市群引力依然不减与中西部六大核心城市强势崛起的人口分布新格局。从城乡分布看,一方面,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距离2035年达到70%至80%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流动增量;另一方面,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对偏低,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转型提升潜力依然巨大。结合城市人口全面改革落户政策,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培训服务的优化完善,坚持推动以家庭为单位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定持续提升,能更好发挥人口聚集的杠杆作用,充分撬动人口流入地区发展的空间潜力,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为其他地区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化之路提供宝贵借鉴,为中国式现代化释放强大的发展势能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作者:尹德挺 刘帅顺(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讲师)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
下一篇:引领大学新生坚定走创新报国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