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推动地方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作出进一步部署,保障了治理成果能更多更好惠及城乡群众。
“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等文件,督促各地强化各类污染源治理,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截至2022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40%。昔日的一条条黑臭水体,如今变成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民生为本,治水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监测数据显示,新时代十年,我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2022年达到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今年1至3月,这一指标再提升至89.1%。此外,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2022年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坚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们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人们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也要看到,一些地方黑臭水体治理还存在覆盖范围不全、措施不够精准有效、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整治成效。此次印发《通知》,因地施策,分类开方,分步推进,进一步作出系统部署。针对城市地区,将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直接影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的城乡结合部、城市实际开发建设区域,均纳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的工作范围,让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无死角、全覆盖。针对县城,《通知》要求建立黑臭水体问题清单并对清单内的黑臭水体科学制定系统化整治方案。此外,《通知》还提出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进展情况、县城黑臭水体的问题清单及整治进展情况等规范结果报送的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水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生态要素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各类单元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治理是“一盘棋”,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也必须依靠多元共治,形成合力。《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1年完成”。在未来的有限时间,针对现存问题继续聚焦治本、强调实效,系统治理、加强监督,让举措落地落实,相信“到2025年,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的愿景定能实现。
赵静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