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生动见证

2023-08-17 11:23:09    北京青年报

北京大力营建生态保育小区之举,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来了十分有益的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动物友好理念,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从一点一滴做起,身体力行、久久为功,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夯实绿色根基,注入不竭动力。

森林间隐藏着一些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有吃有喝,还有安全的巢穴,动物和昆虫可在此觅食、越冬和掩蔽,被称为“生态保育小区”。据《北京日报》报道,2021年至今,北京的平原生态林已经营建了318处生态保育小区。

近年来,北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护与增强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的野生动物已增至608种,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超大城市之一。

保护与增强生物多样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建成“318处生态保育小区”,再次彰显了北京为保护野生动物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既是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线,也是北京“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阔步前行的生动见证。

据介绍,2021年到2022年,北京共营建了263处生态保育小区,总面积4.84万亩,其中包括490个小微湿地、1550个本杰士堆、4554个人工鸟巢和2045个昆虫旅馆。在各生态保育小区,野生动物们不仅有地儿可住,而且吃喝不愁。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野生动物来此“拎包入住”,所在林地变得越来越“喧闹”,动植物多样性日趋丰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喜人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野生动物“安逸”地生活,从生态保育小区的选址、建设到日常管理,规划建设者们花费了不少心思。以通州区漷县林场牡丹园旁的生态保育小区为例:这里离村庄很远,减少了人类活动的干扰;距北运河约3公里,河流为动物们营造了“宜居”小气候;遵循“适度留野”的原则,该小区放任野草疯长至70厘米。细微之处见真章,规划建设者对于野生动物的用心付出可见一斑。去年秋天,红外相机捕捉到了各种鸟儿和野兔、刺猬的身影,林场工人还曾发现好几窝野鸭下的蛋……如今,这里已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而且林地更加健康,为城市平添了生态魅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北京的平原生态林每年将建设100处生态保育小区。虽然说,营建及后续管理生态保育小区,需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但最终赢得的必定是绿水青山的“无价之宝”。

类似营建“生态保育小区”的做法,在北京还有很多。在北京的公园,人工鸟窝或人工饲养台随处可见,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特地建立了“雨燕塔”,为往来的雨燕提供人造的筑巢孵化空间。诸如此类的做法,生动展现了“舍与得”“予与取”的智慧和气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远见卓识。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北京大力营建生态保育小区之举,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来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一是深怀对自然的敬畏,牢固树立善待动物的生态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二是既要担当要作为,真抓实干,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三是既要从高处着眼、大处着手,加强制度建设,又要坚持首善标准,从营建生态保育小区等小事做起,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不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动物友好理念,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从一点一滴做起,身体力行、久久为功,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夯实绿色根基,注入不竭动力。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入学即入职”利于化解养老人才紧缺难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