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入职体检费“怎么出”和“由谁出”同样重要

2023-07-20 10:34:37    北京青年报

“我是最近入职的这家单位,入职体检花了100多元,但入职后单位没有报销。”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张女士称,“我觉得这笔钱单位应该报销,虽然没多少,但能让员工入职后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入职体检费由谁出?媒体就这个问题展开调查,发现在招聘过程中,有的企业要求求职者自费,有的企业让求职者先垫付等入职后予以报销。

目前,入职体检费由谁出,法律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定。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规定,劳动者求职时,应当如实向用人单位提供个人基本情况以及与应聘岗位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历、就业现状等情况,并出示相关证明。但针对体检证明的费用该由谁承担,又由谁来支付的问题,法律并没有给出明确规定,这也给用人单位“自由裁量”留出了空间。此外,虽然有法律条款明确,用人单位在招收、录用职工时,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入职者任何费用,但体验费往往是由入职者交给医院而非用人单位,因此不能算作用人单位收取费用,不算违规。

也许有人认为,入职体检费只有不多的一两百元钱,即使自己掏腰包也不算大事。其实不然,体检费由个人负担,会催生一些乱象,甚至会出现招工欺诈。比如当前有黑中介以招工为幌子,组织应聘者体检,招工是假,通过体检赚钱是真。在某社交平台上,“入职交1180元的体检费”话题引发关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此高昂的入职体检费,其中很可能隐藏着欺诈。

谁受益谁付费是市场规律。对于劳动者而言,他们并不是入职体检的直接受益者。对求职者而言,体检是用工单位对于他们入职提出的必要条件,他们更多是在配合用工单位的要求。而用工单位通过入职体检,对求职者进行筛选,将身体健康条件不符合的求职者排除在外。从这个角度而言,用工单位是劳动者入职体检的实际受益者。据此判断,入职体检费由用工单位出,合情合理。

但也要看到,假如用工单位承担劳动者的体检费用,同样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用工单位作为直接出资方,在求职者和体检医院面前,就会更强势也更有发言权。一旦用工单位在体检项目中夹带乙肝检测等“私货”,就容易制造职场歧视。此外,用工单位何其多,每家单位各搞一套,将会使求职者疲于应对。一些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课”,居然是隔三差五地重复体检,实在是浪费时间。

近年来,取消入职重复体检的呼声较高,不少地方也已出台针对性举措。比如,北京市于2021年4月明确取消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入职重复体检,规定常规入职体检结果有效期为六个月,在有效期内,各用人单位可互认共享体检结果。“体检一次管半年”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也说明,设计入职体检规则,既要针对用人单位出台具体细则,又要避免规则过于细节化和碎片化,从而导致过程繁琐和重复体检。

由此看来,入职体检费“由谁出”只是问题之一,“怎么出”的问题也应解决。“由谁出”解决好了,可减轻职工的经济负担,“怎么出”解决好了,则可避免出现体检乱象和体检欺诈。只有同时解决好这两道难题,入职体检才能既发挥好应有作用,又不至于变成职场困扰。(时本)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警惕“传媒女硕士开食堂”背后的标签化倾向
下一篇: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