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诚信成为网络空间亮丽底色

2023-07-20 10:29:10    人民网

7月17日,以“网聚诚信力量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网民对2022年网络诚信建设状况满意率达84.24%,73%的网民认为2022年网络诚信状况比上年有所提升,我国网络诚信领域向上向善形势更加巩固。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网络诚信是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这些年,我国网络诚信建设持续发力,对失信失范的规范力度加强,网络诚信的标准规范和体系构建步伐明显加快。网络诚信领域向上向善的发展态势日益稳固,在守护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同时,也助力着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和网络空间生态治理。

对于一个互联网大国来说,培育诚信因子,加强网络诚信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同比增加3.4%,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一边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触网需求和上网用网现实,一边是不断涌现的互联网新业态,算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扎实推进网络诚信建设,推动网络文明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个人的切实期盼和切身利益所在。

网络诚信建设,需要持续立规矩,树导向,扬正气。《报告》认为,2022年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就包括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制定修订相关政策法规约40部,网络诚信基础进一步夯实。网络诚信关乎社交、电商、消费、金融等多个环节,牵涉人民群众每天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期,面对网络诚信领域出现的新苗头、新情况,尤需及时建章立制、查漏补缺。通过强化法治保障、标准规范、社会责任等领域,为徜徉网络海洋的平台、商家、达人、用户树立起正确导向,弘扬诚信正气。

网络诚信建设,还需多部门、多维度凝聚合力,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培育好诚信因子,打造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是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网络诚信治理,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一些老问题容易死灰复燃,新问题也在伺机蠢蠢欲动。这要求相关部门和平台要盯紧重点,协同治理,提升责任意识和监督监管力度,及时精准铲除损害网络诚信的种种乱象。

网络诚信建设,人人都是参与者、接力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诚信道德的荒漠之地。不论何时何地触网上网,都要恪守诚信,强化自律,在网络消费和日常交流中文明理性,守信互信。对虚假信息多些警惕,对低俗流量、网络暴力、侵权盗版等坚决说“不”……每一个人都从自己行动,做诚信道德的践行者,诚信文化的建设者。如此,网络诚信建设的基准水平线才能逐步抬升,网络诚信才能在人人参与的基础上抵达人人受益。

互联网空间,是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我们要继续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构建出多元共治的网络诚信建设格局,推动新时代网络诚信建设高质量发展。让诚信真正成为网络空间的亮丽底色,共同呵护好这一片宝贵的精神和心灵栖息之地。

 林风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警惕“传媒女硕士开食堂”背后的标签化倾向
下一篇:入职体检费“怎么出”和“由谁出”同样重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