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的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山西公安机关迅速行动,各级网安部门持续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整治力度,全力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截至目前,全省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252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45条,关停违法账号9个。7月17日,省公安厅公布10起典型案例。
谣言该打,网络也不例外——传播速度更快,亦非法外之地。危害社会秩序也好,误导公众也罢,当网络以虚拟形式日渐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生活,便不应再对网络谣言无视,更不能止于辟谣了事。
所谓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当然,事实存在却自我添油加醋、想象发挥并进行传播,同样是造谣传谣。既然事关大家的利益或兴趣,自然会引发受众自觉不自觉地快速传播,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哗众取宠的事永远有人干,尤其是在“流量就是财富”的时代,更难避免有些人为了流量不惜以身试法。
按照传播学理论,流言传播的速度与事件重要性和模糊性正相关,又与公众识别力负相关。这意味着,只要事情足够重大或涉及切身利益,而官方又没有明确消息,流言传播就有了足够动力。加之许多不明真相又缺乏鉴别力的网民大量转发,其影响力就会迅速生成,甚至一夜之间冲上热搜,给一座城市贴上负面标签。田某某编造的“女幼师给幼儿园男童喂避孕药”网络谣言案即是如此,首先看起来足够惊悚——“女幼师”“男童”“避孕药”,一系列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天然具有哗众取宠的效果,更会催生人们愤怒、好奇的情绪和遐想。深层次而言,其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传播力,也与近年来发生过的一些幼儿园虐童事件有关,所以正好迎合了很多人的焦虑,所以不在意真假,而干脆选择宁信其有,以转发、评论纾解内心不满。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谣几乎成为零门槛的一件事,而辟谣的速度也很难追上谣言传播的速度。所以,谣言的杀伤力与治理难度明显上升。即使到了当事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今天,恐怕依然有不少人不知或不信这是谣言,所以事后的辟谣与打击很难挽回全部影响,而如何不让谣言产生巨大影响力才更为关键。
首先,谣言打击力度仍需加大,尤其是对那些纯属闭门造车的谣言,既要第一时间严惩幕后黑手,更要加大对造谣后果的宣传力度;其次,需要在日常防范上发力。譬如,对于没有权威出处的案件类信息,微博、微信等平台应第一时间标明其真实性存疑,提醒转发和评论者注意,证伪后更要在相关信息上注明“谣言”;此外,治理谣言不能“抓大放小”,对于那些影响力较小的谣言也须及时打击清理,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再次,谣言出现后,相关部门要第一时间表态知悉、介入,并动态澄清公众关切,而不能等真相水落石出后再发声,不给猜测、歪曲和添油加醋以空间。最后,普通人也要有抵御谣言的自觉和能力。愈是重大的、涉及切身利益的信息,愈要提高警惕,第一时间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谨防被谣言伤害,也避免助纣为虐,不知不觉充当了谣言的帮凶。总之,不给谣言以发酵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责任,唯有全民共治、各担其责,才能将谣言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宋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