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乐评博主“鹿野子”发微博自述,分享了自己作为残障人士在看演唱会时遭阻的经历。他表示,每次看演唱会前,他都需要提前和场地工作人员打电话沟通询问,抵达现场后则需要反复与保安及主办方联络才能进场,即使是顺利进场后他也无法坐到原先订票的位置,而要听从工作人员的现场重新安排。一套流程下来,早已是身心俱疲。
乐评博主的吐槽引起了不少残障人士的共鸣,“轮友”纷纷向他私言,表示自己其实也想看一场演唱会,但碍于麻烦重重,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心愿。“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这些看似细微却非常重要的问题,让我们都能自由、无阻碍地享受音乐现场。”鹿野子对此表示了他的期待。
《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超过8500万。对很多残障人士而言,“出门焦虑”是他们生活中不得不面临的一道坎——一来要面对无障碍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尴尬境地,二来他们也不愿开口麻烦身边的家人朋友。“出门”对于他们来说已是难事,看演唱会更是成了奢望。
即使如愿迈过以上的坎成功进入场馆,残障人士依然要面临棘手的问题:有公共演出场所并未配备无障碍通道,入座困难;有场馆也未设置无障碍厕所。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鹿野子无奈表示,有时他看演出不得不准备好尿不湿。因此,他也提出了设置无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区的建议,并希望主办方在开票时能提供轮椅票的选择。
“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上。”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这样说。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作为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希望所有的艺术场所能在观众席区域留出一片空地作为无障碍观摩区,为热爱艺术的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者提供服务。这一提案来源于辛丽丽日常的观察:一次芭蕾舞演出间隙,一位坐着轮椅的残障人士暂时离开座位,当她想要再度回到原位时,只能一级台阶一级台阶慢慢往下走,这让辛丽丽感到难过,她呼吁公众关注到残障人士的需求,让残障人士平等地享受艺术。音乐、艺术都不是特权,这些普通人的娱乐方式,也是残障人士本该享有的事物。
若论及残疾人当下出行面临的困难,其实大多出在细节上:没有坡道的台阶、演出场合未曾被主办方纳入考虑的轮椅座、缺位的无障碍通道、缺乏无障碍路线规划的导航功能……倘若能在规划设计、筹备活动时多为残障人士、弱势群体想一层,完善细节,也许就能为他们的生活出行带来大不同。
鹿野子还在微博分享了几年间自己作为残障人士看演唱会的经验,他以此鼓励想看演出而不敢行动的残障人士,“别怕,我们都有享受音乐的权利。”无论是自由外出的权利,还是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权利,都不应该因身体的残缺而受到阻碍。诚然,无障碍建设在国内的普及和完善还要很长的路要走,但进步也正在慢慢发生: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无障碍管理专业在今年成为新增本科专业。
“我知道这条路很难,但总是要走出去的。只有滚动的石头,才能不长青苔。”鹿野子的这句话,用作鼓励他自己,也说给所有为之努力的人听。
(吕一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