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拒绝“人设”,让更多名人远离抑郁症

2023-07-12 16:21:16    红网

三十多年前,一首由百余流行歌手联袂合唱的《让世界充满爱》,让无数人产生共鸣。这首歌曲因向善而让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和可爱,歌词写道:“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同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地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

分享你我的欢乐,共情彼此的悲伤,让幸福和悲伤成为共同欢乐和忍受的对象,是这首歌曲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首歌只是偶尔被提起和重唱。歌手李玟离世事件,就让我想起了这首歌。

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症离世。连日来,李玟去世的消息成为网络舆论场热议的公共话题。不少网友感到意外:“那么阳光,怎么会……”“看到这个消息,真的不敢相信。”

作为著名歌手,李玟的歌给无数人带来过欢乐。得知她离去的噩耗,牵动了太多人的心。

对于李玟的突然去世,网友们普遍感到惋惜:“被阳光照到的水,不一定会变暖。”“听过她的好多歌。”“她也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一路走好,愿以后再无痛苦。”

而网络上,也有不满打着咨询服务名义制造紧张气氛的声音:“各类心理机构的精神疾病测试表的大肆传播,‘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互联网上,几乎可以称之为‘泛滥’。”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对类似事件进行反思:“善良、敏感、共情力强的人好像更容易抑郁,阳光爱笑也只是保护壳吧,都是照顾别人而不是由内生发的。”“印象中李玟就是这样的人。还有张国荣。”“好像外表越是开朗的人,内心的抑郁越看不出来。”“大家都要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啊,好好爱自己。”

在舆论场讨论李玟事件的同时,媒体也在讲述娱乐圈名人的类似遭遇。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海峰、陈百强、张国荣、翁美玲、乔任梁、陈宝莲、谢津、陈琳,都是因为抑郁症而早早告别了人世,令人惋惜。

围绕演艺圈名人和抑郁症的话题,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在于讨论抑郁症的由来以及如何防治,给出的建议多是关爱这个群体,“减少他们的孤立感,泡杯茶,聊聊天,或相邻而坐,保持沉默,或其他合适的方法”。

全社会重视抑郁症,需要医疗界寻找治愈抑郁症的良方,需要家人和朋友的贴心问候,更需要粉丝的宽慰和鼓励。类似这样来自外部的帮助与关爱,确实可以降低抑郁症演变为个人悲剧的风险。

除此之外,享有社会知名度的名流如何远离抑郁症,使自己免于遭受这个病症的煎熬?在我看来,抑郁的实质是心结。心结人人皆有,关键在于避免心结只叠加不化解。

一般来说,演艺圈的名人因为知名度高,为避免自己游离于公众的视线之外,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十分严苛。如果自己的努力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心结就像树木的“年轮”,不能及时“去库存”,将会逐渐“发福”,直至变成束缚自己的“心理枷锁”。

除了对自己成就的预期苛刻,有的演艺圈名人还对自己的拥趸有着强烈的依赖感。为拥趸而活着,过于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因在意而变得焦虑。如果不能及时排解这样的焦虑,“心结的年轮”不断增加,患上抑郁症的风险自然增加。

无论是对自己要求的严苛,还是对拥趸感受的特别在意,两者看似无关,实则都是“人设”惹的祸。在工业化社会,演艺圈的“工业化生产”痕迹明显,演艺公司出于自身的利益,有意包装一个演员。包装,需要设计人物,给予一个原本未必属于被包装者的所谓的“人设”,要求其按照设计的角色来演出和与公众交流。

“人设”一旦被公开传播并得到广泛认可,这样的名人必然为“人设”所累,每天需要穿着“人设”的“外套”,演绎并不本真的自己。这样的“人设”是工业化渗透到演艺圈的产物,在造就众多明星的同时,是否也在侵蚀着被包装者的心灵,使他们成为被“人设”的对象?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反思演艺圈的“人设”问题,显然是对逝去的“李玟们”的最好纪念,通过反思让演艺公司意识到“人设”是对演员的异化,而不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坚强的一面可以指向自己的内心,也可以指向与自己并不相关的人。脆弱则以“平等”的方式展示给自己和外人。一个人要让自己的“心结”保持动态的收支平衡,防止“盈余”数字的持续上升,需要让坚强和脆弱同时公开展示出来,避免用虚假的坚强迷惑他人,而把悲伤留给自己。

远离抑郁症,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关键在于学会活出真实的自己,就像《让世界充满爱》所倡导的那样,“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不妨将这句歌词作为一个远离抑郁症的道德命题,每个人无条件地分享自己的欢乐和悲伤。

拆掉心灵的围墙,展示真实的自己,抑郁症自然会主动退避三舍,类似李玟的悲剧也会大大减少。

(刘海明)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学促干,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下一篇:以学促干,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