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樊锦诗星”展现热爱与专注的力量

2023-07-12 15:18:38    南方日报

有一颗星,扎根于大地,闪辉于苍穹。近日,“敦煌女儿”樊锦诗再为敦煌事业捐资千万元的消息冲上热搜榜,引全网热烈追星。而在距地球4亿多千米的浩瀚星空中,一颗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樊锦诗星”正静静运转。

六十年一甲子,樊锦诗缘何守一不移、只此敦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莫高窟洞内是佛国仙境、艺术殿堂,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是国家珍品、世界瑰宝,它们诉说着千年的时光、展现着文化的自信。樊锦诗从繁华旖旎的都市走向黄沙漫天的大漠,只为做一件事——用爱和生命守护莫高窟。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白天想敦煌,晚上梦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樊锦诗所言即所感。

如果说满腔热爱为长帆,那勇于担当则为长桨,“敦煌女儿”坚定航行、用力痴守。莫高窟洞外是满眼戈壁、飞沙走石,初来乍到的樊锦诗伴着大漠孤烟、土屋青灯为国家守护文化根脉、绵延中华文明,书写了一份份精彩的答卷。“打不走的莫高窟人”为何如此固执?正如她面对镜头时所说的:“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遗产交给我们,我们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历史。”樊锦诗所言即所行。

莫高窟浓缩千年精粹,用力痴守只为更深地研究、更好地传承。就像研究历史必看二十四史,研究石窟也必看考古报告。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时光的流逝并未消磨掉她的初心,即撰写好莫高窟的考古报告。历经几十年的精心打磨,《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终于在樊锦诗73岁那年面世。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用樊锦诗的话来说:“没把考古报告做好,我这一辈子到敦煌干什么来了?”樊锦诗所言即所思。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这是莫高精神的16字箴言,更是以“敦煌女儿”为代表的“守窟人”的真实写照。就“开拓进取”而言,从持续推动莫高窟保护的法治化、制度化,到组织开展游客承载量的研究,再到正式运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离不开莫高窟人的辛勤付出。“莫高精神,难在凝结,贵在薪火相传”,代代守望终使千年瑰宝于盛世重光。

“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樊锦诗如此描述自己所挚爱的敦煌事业。一腔爱,一洞画;择一事,终一生。这颗“星”让我们看到了热爱与专注的力量,指引我们奔赴所向往的“诗与远方”。 (静 子)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学促干,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下一篇:“育雁丰翼”释放乡村振兴“雁阵效应”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