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节粮减损和增产稳产一样重要

2023-07-11 11:56:53    人民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一直存在。有调查研究显示,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若能减少一半损耗,可每年节约2.3亿吨食物,满足1.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如此浪费,令人惋惜心痛,也给人以警示警醒。

造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粮食生产过程中就存在不小的损失和浪费,一些地方播种粗放、采收不精、管理打折现象突出。正所谓“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能不能保证颗粒归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么收、收多少。相比于以往靠人力的传统方式,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推广普及,提高了耕种收割的效率,但在粮食减损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不少地方通过“低损优良品种+高质量农机+熟练农机手+适时收获”的方式,努力降低粮食损耗率,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粮食运输和储藏过程,也是减损的重灾区。或是缺乏专业知识,或是受制于设施条件,或是遭遇极端天气,粮食霉变、腐烂的情况不在少数,甚至出现“卖一车烂半车”的现象。特别是对于果蔬等生鲜,冷链物流基础薄弱,极易导致运输损耗。针对运输、储藏环节的“跑冒滴漏”,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建设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同时,推广应用粮食运输新装备,加快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通过精细化管理努力减少损失。

除了生产、储藏、运输等环节,消费端的浪费更不容小觑。有的粮食过度加工、精细加工,粮食出成率不断下降;有人为了所谓“吃播”,一边胡吃海塞一边暗中催吐,造成极大的食品浪费;有人信奉“多点菜才豪爽”,在外卖点餐、宴会餐饮时铺张浪费……种种做法,既有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也在客观上对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要清醒认识到,节粮减损就是增产,必须构筑全链条食物减损体系,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既要从认识上更加理解节粮减损的现实意义,每个人都是节粮减损的责任人;也要在技术上加强各环节基础性科学研究,将成果切实推广应用在粮食全产业链条中;更要在制度上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端牢中国饭碗,既要耕好“有形良田”,也要扩增“无形良田”。从农田到餐桌,从理念到行动,把节粮减损和增产稳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环环相扣、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根基。

 居东台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学录取通知书美在“上新”更在“上心”
下一篇:以学促干,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