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则是城市魅力的关键,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考古学会、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等主办的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论坛在杭州召开,与会嘉宾对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既融入现代元素,又充分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命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应该坚持保护优先理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总揽全局、登高望远、谋篇布局。历史文物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是高品质的、稀缺性、最具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积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够促进文脉传承,以文脉传承增强文化自信。要系统梳理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强化立体空间、整体风貌、文脉延续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文脉基因,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应该在创新发展上功夫。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要树立主动跨界、主动展示、主动融入的理念,深入挖掘文物资源历史文化内涵,全面激活文物资源价值,努力推动丰富的文物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用数字化保护连接古今,连接文化遗产与公众,让文化遗产数字化重生,让那些不会说话的文物文物遗产在“掌上活起来”,将千年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讲好文化遗产故事。
而另一方面创新融合也要适度。虽然法律法规不断从实际出发,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但拆真建假、拆旧建新、开发式保护、割裂式保护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要坚持文旅融合,融合有度。在文物与旅游的融合中严格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既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又要不宜融、不能融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则暂不融,找准文物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此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还离不开考古人才的专业培养。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大考古学硕、博层次人才培养,在考古专业机构的用人编制等方面要予以政策支持,在吸引人才、使用人才、人才待遇等方面要出台得力举措,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让城市因文化遗产的存在而更加美丽,要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融合,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让“诗”和“远方”在共创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协调,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燕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