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双城第一的高端自助”“只要700多元,就能打卡高端自助”……在某自助火锅的推广视频中,饭店场景极具高端奢华气息,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剥虾、切肉,服务员全程在线,食客只需坐在位置上动动嘴就可以;自助台上,整齐摆放着上百种优质食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条推广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几乎随处可见。然而,上海的王先生近日去店内消费后发现,店内食材档次和商家宣传的严重不符。
从前是口耳相传,现在是网络传播,美食成为“被种草”的重要一环,这源于人们对于味觉的追求和对于服务的期待。自然而然,许多“美食家”们会跟着探店博主,挑选一家自助餐厅,一探究竟。然而,如果消费者亲自前往自助餐厅消费,就会发现现实往往难以如人所愿。许多情况下,菜品的数量、品质与视频宣传中所展现的相去甚远,有的时候顾客和探店博主明明去的是同一家店,可吃到的却是更低品质的自助餐。消费者的期望与实际体验的落差较大,这无疑让消费者备受打击。
这样的落差究竟为何存在?笔者认为,自助餐商家和探店博主的合作让这场“美食陷阱”得以制造。为了吸引顾客,自助餐商家在探店博主到访时会推出价格昂贵、平时不会提供的菜肴,或是通过提供经济利益请求探店达人多多夸赞。而探店博主们也需要将流量转化为收益,有些博主不但会为商家提供虚假宣传,更有甚者,将与餐厅毫无关联的视频素材伪装为餐厅实景进行推广。
民生饮食,自古便有“民以食为天”一说。倘若因“种草”而前往自助餐厅用餐的消费者普遍感到有落差,那这不仅是伤了前去品尝美食的人们的心,更是伤了消费者对于自助餐行业的信心。长此以往,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矛盾难免会有所激化,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另外,自助餐品质不达标的问题显著,大量消费者对商家提供的商品不满意,除了浪费食物,又何尝不是一种经济浪费?
因此,我们不得不问:自助餐实物与宣传不对称的问题如何解?
我们不难发现,偌大的餐饮业中,虚假宣传问题在自助餐这个细分领域显得尤其突出。这离不开自助餐相对含混的商品概念——商家并非提供定量的食物或商品,而更像是提供一种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吃尽兴的需求。而作为一种服务,就给了商家很多含糊其辞的“空间”——大多数自助餐券都只会标明招牌菜和价格,并未对其具体提供菜品的种类、数量和品质作出明确规定。而即便提供了菜单,在实际点单的过程中也可能以“没货了”“季节不对”等借口来搪塞,而并不给予消费者等额的补偿。
食为民心,心聚方能有变。消费者在享用自助餐时如果遇到虚假宣传的情况,要坚决捍卫自己的消费权利。比如积极与店家沟通,要求明确其提供的食品和服务;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商家态度恶劣拒不赔付的,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向是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在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唯有齐心协力,对虚假宣传和欺诈零容忍,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同时,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食物和服务需要被清楚地写在商品详情页上,而非“xxx博主的视频里有xxx”这种模糊的宣传。比如说,宣传视频中出现了“小青龙”,那么在菜单中就应该明确标出其品种如何、是否限量、品质如何。一旦标注清晰,商家就不能再以任何理由拒绝提供。消费者的愤怒并不来自于品质的绝对值,而是来自于落差感。只要商家明确菜品和服务,就不会招致如此多的“差评”。同时,消费监管部门也需要重视自助餐的商品描述问题,营造透明、清朗的消费环境。
自助餐本无过,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用餐形式,能够让消费者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品种的食物,而消费者也往往会选择在重大节日或兴致高昂之时,前往饱餐一顿。消费者寻香而来,却踩雷而归,这是当下自助餐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一份描述清晰、充满诚意的菜单,及其背后一家企业的良心,也许正是这一问题的最佳解药。
(张闻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