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国家水网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2023-05-29 11:56:07    人民网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水网建设的发展目标,绘就了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画卷。

一直以来,我国都重视水利建设,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成功战胜了数次特大洪水和严重干旱,为新时代构建国家水网奠定了重要基础。放眼神州大地,机器开动、挖斗破土,一座座水利工程建设正酣,国家水网建设正不断推进。数据为证:今年一季度,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加76.2%。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将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形势决定任务。当前,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有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然而,我国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的艰巨性,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因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要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做到系统谋划、整体协同。一方面,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的衔接,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另一方面,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高质量建设“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是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治水兴水,利国惠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下一步发展目标,都要把水考虑进去,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这意味着,必须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水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融合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认识、务实行动,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实施,加强政策保障,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建设国家水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江河奔腾,万物通济。水利关系国计民生。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统筹各类要素、各方资源、各种手段,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水网,着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仲田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干部有“ 能 ”更要有“ 德 ”
下一篇:以清朗网络环境打造更好营商环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