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博主“方头明”凭借一系列模仿油腻男的视频走红网络。短则十几秒、长则一分钟的视频中,她身着“经典皮肤”出现在各个生活化场景中,惟妙惟肖的表演令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觉被骚扰了”。
为何方头明的视频能在极短时间内引发广泛共鸣?究其本质,是其夸张演绎反映了真实世界,众人实在是苦油腻男久矣。而无意间,方头明也在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推行一场女性互助的互联网实践。
方头明的走红是对社会上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的戏谑和回击。无论是伦理剧中的恶婆婆、小品中胡搅蛮缠的年轻妻子,还是脱口秀里的购物狂女友,此前的文艺作品对女性形象的调侃和凝视屡见不鲜。而在方头明这里,凝视的目光实现了调转,镜头对准部分自我意识过剩、边界感缺乏的男性群体,并用戏剧化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与脱口秀演员杨笠对男性“普通却自信”的精准调侃类似,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创作环境中,方头明同样做出了找回女性视角的尝试,将冒犯感原数奉还。
笑过之后,方头明的视频能够作为一种提醒,让女性意识到不适感的来源。比如,在一则视频中,方头明模仿的“油腻男”轻佻地对女同学开越界玩笑、讥讽外貌,引发许多观众在评论区分享类似的遭遇,还有不少“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现在感到很不舒服”的评论。感受与讲述不适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此,建立起女性对不适感的敏感度和识别力十分重要。最高检察院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第二条提到,“本制度所称的性骚扰是指,违反他人意愿,以语言、表情、动作、文字、图像、视频、语音、链接或其他任何方式使他人产生与性有关联想的不适感的行为,无论行为实施者是否具有骚扰或其他任何不当目的或意图。”也就是说,在性骚扰的界定中,只要受害人主观感到不适,该行为即可被认定为性骚扰。方头明截取生活中的油腻行为放大并进行演绎,往后女性观众在遇到类似的场景时,也许能够回想起观看视频时的不适感,并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制止对方。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网友加入“性转版油腻男”的模仿行列,全社会对所谓“性骚扰文化”的认识也因此加深,女性对性骚扰等行为的羞耻和恐惧更有可能被逐步消解。在前段时间爆出的编剧史航性骚扰事件中,受害人均称,因史航在文艺圈的地位和博学多识的形象,遭到性骚扰后,第一反应是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从而生发出无限的羞耻和痛苦。类似的,不少在公共交通上被偷拍、遭遇“咸猪手”的女孩也因为恐惧而不敢呼救或报警。然而,正是利用受害人的这种心理,性骚扰者才会无所畏惧、变本加厉,如果能一开始就意识到性骚扰的行为是猥琐、荒谬、滑稽的,将施害者看作跳梁小丑,也就不会让内心的羞惧占了上风,而是可以勇敢、直接地拒绝对方越界的行为,并在必要时诉诸法律。
虽然短视频最终还是以娱乐目的为主,不能根治油腻男们令人不适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方头明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块吐槽生活、寻找共鸣的互联网地带,同时寓“教”于乐,对不少女性观众起到了启蒙作用。不过,笑料归笑料,方头明之外,还需要用更多的教育乃至法律法规来约束现实中的油腻男,为女性创造更加安全、安心的社会环境。
(孙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