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虚构国家机关,要辟谣更要严惩

2023-05-26 10:55:41    人民网

“能够帮助每个市县获得10—100亿元政府补贴资金”“作为特例列入补短板强弱项名单并解决资金短缺”……近期,一些自称为“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等不明组织和个人,假借县城建设等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甚至组织线上会议宣扬相关行骗言论。对此,国家发改委5月24日发布郑重声明辟谣和“打假”,并提醒各地和各市场主体谨防上当受骗。

“内部没有相关机构,没有设立类似专项补贴资金,从未组织过相关活动。”国家发改委的辟谣及时详细、干脆利落,让某些不明组织与个人的骗子画皮、如意算盘,显露无遗。不得不感叹,在信息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行骗者竟还敢虚构冒充国家机关,堂而皇之到处宣扬活动,招摇撞骗,性质可谓极其恶劣,理应严肃查处。

一个无中生有的“小组”,为何惊动了国家发改委出面“打假”?这是悬在不少人心里的大问号。其实,细看所谓“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就可以发现,骗子可谓用心良苦、骗计高超。他们不仅看准了某些地方或市场主体谋发展的迫切“需求”,还虚构名头和“人马”、捏造项目与补贴、组织会议活动……行骗技巧环环相扣,多种活动虚张声势,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性”。而一些地方市场主体在需求驱使和信息获取查证能力上存在的“剪刀差”,更放大了骗局的迷惑性。多种因素综合,“高收益”就成了骗子的有力“杠杆”。

事实上,类似虚构冒充国家机关的骗局,并不新鲜。这背后,行骗者往往有其大同小异的套路——虚构或借用某些“高大上”的部门名称、捏造虚假红头文件和项目,拼凑合成宣传资料,甚至找“临时工”来群演一番……一系列看似“专业”的操作,最终目的就是诱人信任,骗人打钱,而后卷款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正处于抓经济、促消费、强活力、提信心的关键时期,各地正结合地方实际和特色产业优势,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一些行骗者也往往容易瞅准“机会”,“量身定制”来行骗。对此,各地政府部门的研判和求证能力需要提要,市场主体要高度警惕,多方交叉求证,发现行骗立即报警。

虚构国家机关名义行骗,不是单纯的一句“滑稽”“胆儿大”就能结束。骗局圈套及其所布设的环节、项目,所产生的各种交易往来,不仅会涉及诈骗或招摇撞骗,还会对地方发展、市场主体利益或整体公共利益造成损伤。对此,及时辟谣打假自然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现有线索,主动出击,顺藤摸瓜,刨根查处。

不给骗子任何空间和机会来行骗,也是为各地聚精会神、谋事干事保驾护航,构建一个更优良的发展环境。从这个意义来说,对虚构冒充国家机关的骗局,必须刨根问底,举一反三,一个都别放过。

 林风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别让非法入境“异宠”威胁生态环境
下一篇: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