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06名受访者中,超过8成的受访者感觉近几年身边单身女性购房现象增多,超过9成的受访者支持单身女性购房。
“她购房”需求走强,前述报告所得出的这一结论其实算不上什么新发现。早在2019年,就有平台对此前一年12个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女性购房者占比高达46.7%,接近男性购房者占比。从城市来看,北京、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在2018年的购房者中,性别比例接近1:1,郑州、长沙、西安这几座二线城市30岁以上的女性购房者比例甚至明显高于男性。
曾几何时,一起工作奋斗、结婚买房还是不少人人生规划的一部分。买房,不仅是购置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安居之所,更是与组建并稳固自己的小家庭紧密捆绑。而如今,购房与婚姻、家庭的连结正在被淡化,购房不再必然是一个(新)家庭的决策,也可以只是女性的“独奏”。
买房作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任何关于它的变化,当然不能仅视作一种消费动态。其作为一个棱镜,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迁。
据此前的相关调查,女性购房者中,80后、90后是主力。作为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一代人,她们是原生家庭所积累财富的主要受益者。有来自父母的资金支持,也确实成为了部分单身女性购房的底气所在。相对应地,“她购房”也具有部分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功能。
而一定比例的购房女性全靠自己成就安居梦想,则是女性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地位提升的一个缩影。而后者又折射出社会分工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不少女性就业,让女性的人力资本价值得以释放和彰显。很难说,一二线城市女性购房者比例相对高,与这些城市第三产业占比也相对较高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女性在经济上不断拥有的独立、自主能力,与社会对多元生活方式日趋包容互为因果,在女性价值被重新理解和看见的同时,也影响社会对家庭、婚姻等概念的重新定义。可以说,“她购房”走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所谓的“追求性别平等”似也是建立在现实的家庭或个人经济基础之上。
女性选择在哪个城市甚至更小的地理单元购房和落脚,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用脚投票”。而当更多女性成为“户主”进而长居,对一个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她经济”的新动力,也是城市治理的新考验。
正如有学者指出,过去的城市建设更多是围绕男性需求进行,在对女性的包容度、便捷性和安全性方面尚有一定的改进空间。面对走强的“她购房”需求,小至房屋户型等的规划设计,大至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设计,都需要多一些“她”视角,听见女性的声音,回应女性的需求,在更精细化的城市建设和治理中,推进性别平等和包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