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站里等人、找人,时常说不清楚具体方位,在站内兜圈子、绕弯子,让人头疼。不过,最近一些细心的网友在浙江宁波一些地铁站内发现了一个新标识——“会合点”。这个消息快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有网友赞服务“贴心”,也有网友留言:“过于传神可爱了。”
在地铁站等人找人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和容易。一方面,地铁站空间大、人流量大,而且有些站点建筑结构复杂;另一方面,不同的人们对同样的标的物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不可避免导致双方出现信息不对称。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甲以为在这里乙却认为在那里,双方往往需要多次通话才能顺利会合。“找人等人难”虽然并非大事,但的确给部分乘客的出行增加了时间和精力成本,带来了客观的困扰。
“地铁会合点”作为一个标识,最基础的作用是帮助打破认知分歧和信息偏差,从而让找人等人的乘客更加顺畅、便捷地会合。面对错综复杂的地铁站,面对穿梭的人群,只有解决好定位难题,找人等人才会少做一些无用功。“地铁会合点”成本不高,却能够切实地裨益乘客,让他们感受到“被看见”“被呵护”的善意和温暖。
“地铁会合点”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地铁方面的细心与巧心。体贴、周到的服务背后,彰显了城市治理的精度和社会发展的温度。面对“等人找人难”,哪怕是小众需求,地铁方面依然没有麻木、冷漠地无视,而是积极主动地担当作为;精准地把握了部分乘客的民生痛点,“地铁会合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却能够抚慰人心。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是有机统一的。便民、利民的“地铁会合点”,创新源泉来自哪里?只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找人等人难”就会浮出水面;只要用心用情,发现和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难。“地铁会合点”的经济成本并不高,却能收获不错的社会效益,将实事好事做到了乘客的心坎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图景里,也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满足老百姓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不仅需要用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也需要用“绣花功夫”提升公共场域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人性化水平,以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差异化的诉求。
不论是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提供“便老阶梯”,还是冬天给公交车“毛线套扶杆”,抑或“公积金周一夜市”,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缺的从来不是办法、渠道,而是意愿和动力。在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以精细化治理焕发城市活力,以人性化尺度呈现城市温度,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技术的支撑,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以及观念的重塑更新。“地铁会合点”虽然并非大手笔,但蕴含着城市善治的大道理。(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