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厚植爱农情怀 练就兴农本领

2023-05-11 10:35:49    光明日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高校专业人才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在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多元化的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各类专业人才应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强化理论创新,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已经充分证明,牢牢扎根“乡土中国”的文化土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传承与发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精神根脉与思想智慧,建设涵纳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自信自强等多重元素的振兴工程,更利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这就需要高校理论研究者从大量丰沛、生动、宏阔的文化实践中,凝练出一批具有原创性、本土性、动态发展的理论范式与话语体系,继而构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乡村文化理论体系,指导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坚持需求导向,引领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依托。培养一支热爱乡村、扎根农村、擅长管理并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乡村振兴专业人才队伍,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高校理应承担教育兴农的职责使命,努力突破乡村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结构性缺失等困境。一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全国很多高校都开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建设,增强乡村振兴智力供给和政策服务能力,同时紧贴乡村发展主战场,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以及新农科背景下的跨界融合,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培养乡村紧缺的各领域、各层次专业人才。二是培育高水平管理人才。应当加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成果为导向,系统性、集成性、贯通性地培育基层组织的建设者,同时通过在职培训、在职提升学历等,建立灵活开放的机制,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三是培植高质量领军人才。高校集聚了一大批把握农业发展前沿和产业核心技术等涉农领域高端人才,可以通过组团式、科技小院、专家服务团等多种形式,统筹优质高端人才资源下沉乡村,帮助解决乡村领军人才缺失的难题。

增进产教融合,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兴农中的中坚力量。计划实施以来的五年中,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和生态振兴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高校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进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实现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高校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可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助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人文社科及艺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则可以从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推广以及美丽乡村规划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川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冯庆)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自导自演式短视频走红背后是一股躁气
下一篇:郭丛锋的小番茄,参透的不止是爱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