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护航“良田粮用”“粮田良用”

2023-05-09 15:45:13    光明日报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的重要举措。今年一季度,各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等重点项目建设,20个地区启动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今年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1900万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明确,2023—2030年,全国年均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能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建设高标准农田事关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计,必须坚持高质量、严要求的建设标准。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市的土地存在很大差异性,这意味着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要遵循科学建设原则,加强技术支持,注重质量控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土壤、水利、气象等因素,确定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植结构、田间管理模式等。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信息化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等,发展智慧型农业,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效益。遵照高标准农田的国家标准,逐一落实田块平整归并、灌排设施建设,在土壤改良、农田建设、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确保农田达到高质量标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真正发挥其促农增收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管护工作落实落细落好十分重要。不断建立健全“规划布局—建设维护—考核监督—修正完善”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田的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高标准农田的顺利建设。各地可建立县、乡、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引入技术监督力量,定期开展“回头看”实地查看设施完好程度及管护情况。比如,浙江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田长巡查、铁塔探头、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四位一体的耕地信息化监管链条,或值得借鉴。此外,还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以便于外部监督,还可邀请当地农民做农田监督员,便于及时督促纠错。

一些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数字造田”等乱象,对此需要加大惩处力度,以增强震慑效应。应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权责,规范建设程序和流程,对弄虚作假行为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主体,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也都应纳入监管,促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确保“良田粮用”“粮田良用”。如此,方能真正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让我们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张玲玲)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主动告知特定健康情况,职工坦率理应受善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