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闻“汛”而动,共护美好家园

2023-05-09 15:24:38    人民网

5月7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研判当前汛情和发展趋势,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抓实抓细相关工作,定能平稳安全度汛。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目前,我国南方已经全面入汛,本轮降雨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局地发生较重汛情灾情险情,接下来强降雨可能持续多发,江河底水会继续上涨,防汛形势进一步趋紧。险情就是命令。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洪涝灾害风险。

防汛救灾是一场大考,必须将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结合起来。其中,超前部署是基础,做好隐患排查、预置物资、模拟演练等准备,力争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预报预警是前提,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报告险情灾情,确保首报要快、续报要准、终报要全,才能为决策和救援争取更多时间;及时处置是关键,科学高效专业应对,尽快完成抢险任务,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才能最大程度减小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着眼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开展工作,防汛救灾就能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防汛救灾是一场战斗,必须将技防和人防结合起来。科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有力武器。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及早知悉防洪风险隐患,快速获取汛情灾情险情信息,有效弥补人力不足,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要看到,再先进的技防手段都离不开有力的人防措施。如何针对薄弱地区、险工险段等关键部位部署抢险救援力量?如何做好灾后群众救助和疫情防控等工作?拉直一个个问号,需要动员各方力量有效参与,需要助力专家和安能、国铁等抢险队伍各展其长,凝聚更强工作合力。

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既要常怀警惕,又要保持信心。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我国防洪体系日益完善,堤防公里数、水库数量远超以往,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持续发力。今年以来,水利部公布全国726座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指导督促各地加快水毁防洪工程设施修复且修复率已达92%。防汛救灾能力更强,这是我们护江河安澜、保百姓平安的底气所在。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各地区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优势,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定能筑起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郑 岩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主动告知特定健康情况,职工坦率理应受善待
下一篇:确保夏粮收购顺利开展,不让农民吃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