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消费数据新鲜出炉。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这份亮眼的假日消费成绩单,再次折射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从更细分的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持续霸榜热门旅游目的地。同时,一些三、四线城市甚至并不太知名的小县城也受到热捧,成为新赢家。根据出行服务平台数据,德宏、淄博、淮安、盐城、自贡、揭阳等这些往年较冷门的城市,今年“五一”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10倍以上。
是什么让小城也被看见,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小城之春”,与当下文旅消费的转型大势不无关系。对国人来说,旅游早已不再是偶尔“尝鲜”,而是更频密地嵌入日常生活图景,长短距离的各种出游日益成为生活需求的一部分。过去,很难想象拍一组汉服古风写真、听一场音乐会或者玩一盘剧本杀,竟然能成为人们选择旅行目的地的主要甚至唯一理由。而现在,这已经成为现实。
在传统热门城市地标性景点“到此一游”式打卡的玩法之外,人们对文旅消费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的趋势。融入旅游目的地的生活场景,在异地体验独特的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既然游客选择的是体验小城生活方式,那么过去那种标志性景区属于外地游客、日常消费场景及地点属于本地人的观念已不合时宜。游客在景区之外的体验和感受,显然在他们对目的地的定义与评价中占有很高的权重。假期里滚动的热点新闻早已“泄露”了这一秘密:人们热议“承诺开放全体政府机关停车场”“旅游购物30天内可退货”等消费体验并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宣传推广,进而促进了目的地的口碑提升。
文旅消费新趋势的显现,为小城在这个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机遇。在各地都全力拼经济的当下,一些小城出人意料地快速走红,更是让渴望以文旅作为发展牵引力量的地区看到了希望。
那些已经被市场判为高分的“作业”,当然值得参考和借鉴,但前提一定是先弄清“答题思路”。削足适履,硬要套用别人的模板,只会“水土不服”。每个小城都有独特的气质和旅游资源,通过科技驱动和文化创意,丰富个性化的消费场景,与消费人群形成更强有力、更具黏性的连接,可以说是制胜的关键。
“五一”假期结束,各地文旅市场的集中竞争也告一段落,但新的竞争已悄然开启。在属于“长尾”的旅游需求周期中,如何争取更多的注意力,是摆在小城面前的一张考卷。对于这场开卷考试,人们期待高分被不断刷新,也乐见更多“言之有理”式的精彩见解。
莫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