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直播迎来强有力监管。4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近年来,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迅猛发展,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直播带货这样的新模式、新业态,监管部门将着力加强相关工作,比如,对管理不力、屡屡出现问题的平台,通过约谈、责令改正等方式督促其整改落实。
带货直播风生水起,已经深度嵌入大众生活,对此,大家深有感触。带货,带火了相关商品,也带来了经济活力,便利了公众消费,但不可否认,带货直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以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监测为例。2022年“双11”期间,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至11月13日期间的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监测期内,共收集到“直播销售”负面信息50.9万条,占“吐槽类”信息总量的9.3%。其中,假冒伪劣、货不对版、优惠差异等是主要问题。由此可见,直播带货,若不依法监管,这种新业态发展将蒙上阴影,公众权益更会受到损害。
依法监管带货直播,正当时。这是推动直播带货正轨化、持续化的需要,如果任其野蛮发展,一旦进入失控状态,整个行业将行之不远,这也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直播购物,已成为很多人的购物方式,而且随着直播购物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也在直播中收获了其他内容,比如,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思想。主播在带货的同时,也具备网红属性,如果任凭带货主播利用自己网红的影响力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对消费者造成损失,也扰乱整个市场秩序,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需要厘清的是,相关部门对直播带货加大监管力度,绝不是任意监管,更不是“管死”整个市场。甘霖副局长说得很清楚,针对直播带货这样的新模式、新业态,一方面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另一方面必须守住法律底线,确保在规范中发展。
如何监管?对管理不力、屡屡出现问题的平台,通过约谈、责令改正等方式督促其整改落实;对明显违法违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主播和商家,依法严厉处罚,并根据侵权程度列入信用黑名单,增强监管实效性和震慑力。
对此,无论直播带货的主播,还是商家都应增强法治意识,严格遵纪守法。日前,一些知名主播被点名,原因就是他们带的货存在问题,引发了舆情。身为知名带货主播,更需爱惜羽毛,严格依法行事。如果带的是假货,卖的是伪劣产品,即便一时蒙蔽了消费者,也躲不过监管部门的眼睛,到最后必然因小失大,吃不了兜着走。
而对于平台来说,也需要做到守土尽责。直播带货,离不了平台,平台在直播带货中也是利益相关者,落实主体责任是应有之义。相关报告指出,平台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获得感方面做得还不够。这说明一些平台应及时纠偏,应注重消费者的体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完善违法失信的惩戒机制,使直播带货不敢失信、不能失信,这是监管的初衷,也是大众的呼声。加大直播带货监管和处罚力度,让这个新业态走得更稳、更持久,公众才能受益更多,更有意愿消费,更有信心拥抱美好生活。
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