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网络热词“全职儿女”引起网友热议。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
一种比较主流的声音认为,这是“新型啃老”,更有网友调侃到“把新型不孝说的清新脱俗”。他们认为这是年轻人抗压能力太弱,从而躲避社会压力的一种新方式。但是这种对“全职儿女”的解释不乏有些片面,尽管全职儿女看似行的是“啃老”之实,但躺平只是假象,背后是当代年轻人就业观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显然,不能撇开社会背景来盲目否定“全职儿女”的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恰恰反映出了年轻人就业观的改变。
从2016年开始,一种新型择业观——“慢就业”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而“全职儿女”的概念就与“慢就业”相似。近年来,各界围绕“慢就业”展开了深度的讨论,也形成了理性的共识,正视了“慢就业”的择业观。一些高校毕业生不再恪守“毕业即就业”的择业态度,而选择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沉淀来制定人生规划,让自己以更成熟的面貌面对人生。在社会各界的讨论下,“慢而有度,厚积薄发”则成了“慢就业”该有的样子,也成为了积极就业的前奏。
同样的,“全职儿女”作为新型就业观念,社会各界也应该对此现象展现出正视态度,将其归属为一种就业权利和方式,并为其达成一种理性的共识。但“全职儿女”与“慢就业”也有不同,“全职儿女”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家庭的和睦。
“全职儿女”是指父母在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情况下,省去了“请保姆”的钱,让子女回家孝顺父母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费用,而在“全职儿女”期间,子女要像对待老板一样,给父母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子女还要保持学习状态,尝试找到职业目标。简而言之,“全职儿女”是父母的选择,一方面是家庭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是家庭要有足够开明的思想和强大的内心,才能接纳“全职儿女”。
当代社会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等等一系列压力让很多青年人一年半载只能回家几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子女不用急着就业,“回家看看”担任“全职儿女”未尝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有网友坦言,“说实话,如果孩子在家能天天把家里后勤工作都做好,让老母亲老父亲只用安安心心上班赚钱,我还是很愿意孩子当全职儿女的。”
“全职儿女”与“啃老”最大的不同在于,“啃老”是把家当做不花钱不出力的酒店,而“全职儿女”只是把家当做避风的港湾,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港湾里休息一段时间,既陪伴了父母又养精蓄锐,还会拥有更多的时间放慢脚步来反思自己,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届时便会拥有更全面成熟的眼光去就业,在家庭温暖下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所以“全职儿女”不能与“啃老”相提并论,更像是“回家看看”。
(马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