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全职爸爸在社会上已经不足为奇,最近一个新鲜的概念“全职儿女”闯入大众视野,引发全网热议。在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小组简介中这样阐释道,“‘全职儿女’,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
对此,不少网友质疑道“什么时候把啃老也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了”。也有人赞成这种做法,认为与其还要雇保姆,有条件不如自己照顾。事实上,选择成为“全职儿女”的背后有各种不同的推动因素,也与家庭成员的意愿息息相关。
当代年轻人选择做“全职儿女”,多半是遇到就业上的困境,他们或是站在象牙塔和社会交界处迷茫的毕业生,或是无法适应职场生活的边缘人。鲁迅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父母子女间最关键的是“爱”,有了爱才有亲切的抚养、关怀、教育,使之健康成长。在他们这个年纪,大多数父母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也还不需要依靠他人帮助生活,他们愿意供养子女的生活,给予子女一定的空间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是出于关爱和支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不少人选择脱产在家考研、考公,这面临着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他们不能坦然接受父母的关心,自嘲为“全职儿女”,在获得经济支持的同时想办法回馈父母,多承担家务劳动,给父母提供情绪价值,这也是他们报答父母的一种形式。
就业竞争激烈,是这代人真实的现实困境,选择做“全职儿女”未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作为人生中的一段过渡期,享受成人世界越来越珍贵的家庭时光,为下一段旅程积攒力量。
但同时,年轻人也要警惕家庭成为滋养逃避心理的温床。“全职儿女”终归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不可称为一种职业。一份职业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专门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这需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与“全职妈妈”所受到的争议相同,长久躲在家庭港湾里的人们,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掌握社会生存的技巧,更难成长为一个职业化的人。父母、儿女,都是关系附着在我们身上的标签,而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追求,追求一条更宽广的人生道路。
(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