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在中国的农耕实践中,常常能见到“墩苗”这一种植方式:农民在幼苗生长的特定阶段,特意把周边的土壤踩实,有时还延缓给幼苗浇水、施肥。通过“墩苗”,幼苗与土壤能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系稳定性得以增强,更加抗风;水肥的暂时短缺,逼迫幼苗把根须扎向更深的土地以汲取营养,使庄稼的根系更加发达,后期也就更能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用“墩墩苗”作比喻,对年轻干部提出多在基层历练的要求,非常形象地表达党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许,树立了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在基层一线磨砺成长的鲜明导向。
年轻干部像幼苗,是因为年轻干部和幼苗一样都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具有无限的潜力,也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培养。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政党而言,实践锻炼、基层历练就是党的干部源源不断获取养分的肥沃土壤。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干部只有多“墩墩苗”,才能把根深深扎入基层、扎入实际、扎入群众,才能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求:“要强化实践磨炼,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
在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上,我们党历来重视给干部“墩墩苗”,从来都是在重大政治任务中、火热社会实践中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领导干部的逐级提拔作出了具体规定,领导干部每提任一级职务,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任职经历、符合严格的选任程序,即便要破格提拔特别优秀的干部,也须满足“在关键时刻或者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或“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基础差的地区或者单位工作实绩突出”等条件。《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要推动年轻干部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和基层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些决策部署和党内法规建设,构成了我们党有意识“墩墩苗”的有效举措。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干部培养要有充足的时间。对于幼苗,既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搞拔苗助长,也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而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通过辩证把握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快慢关系,坚持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干部,我们党得以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可靠接班人,推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让干部多“墩墩苗”,正是我们党能够对干部队伍建设进行长远规划的优势所在。(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