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临近,影迷翘首以盼的“北京展映”如期到来。和往年一样,北影节期间展映的热门电影再次出现“一票难求”现象。不少网友表示,5分钟不到,一些场次就显示售罄。随后,一些第三方平台很快出现了黄牛票,影片《悲情城市》的黄牛票甚至炒到了最高8000元。
原价几十元、一百元上下的电影票,在黄牛倒卖下出现几十倍的溢价,这既让影迷感到愤怒,也扰乱着电影市场秩序。北影节期间展映的老电影,其初衷就是让影迷回顾经典,普及电影文化。黄牛的无序炒作,让来之不易的经典电影展映远离了普通人。
这种情况,并非演艺市场的新问题,却在新冠“乙类乙管”、社会恢复常态的今年,显得尤为突出。放眼各地恢复举办的演唱会、音乐节,黄牛倒卖门票现象屡见不鲜。“以前90%音乐节都是打折的,今年就基本没有不溢价的音乐节。”因为观众的观演热情集中爆发,今年绝大多数黄牛票都是溢价出售的,这大大增加了普通观众的购票难度。
有一种观点认为,黄牛票反映了真实的市场需求,应该默许其存在。这种认知属于对市场的一知半解。实际上,8000元一张的电影票,根本无法体现市场调节作用。因为北影节展映电影场次的稀缺性,就算是黄牛票,数量也不会太多。从黄牛角度理解,他们可能通过抬高票价“劝退”大部分影迷,而将潜在买家局限在少数群体上。但是,这种定价机制无疑是不公开不透明的。要知道,除了自由调节的价格,市场经济很重要的特征是公开透明,而黄牛票恰恰是票务销售不透明的产物。黄牛票的定价权由黄牛单方面垄断,尤其是热门演出,观众基本上没有议价权。
由于黄牛行为带来的丰厚利润,一些演出的票务公司还可能与黄牛“合作”,进行内部票的倒买倒卖。因为外界不知道一场演出实际对外售票数量,票务公司可能将预留的内部票交给黄牛倒卖。一场演出的正价票稀缺,黄牛票却横行于市,价格还起起伏伏,不仅扰乱观众的观演心情,也破坏着演出方的公众形象。
正因如此,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倒卖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可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和倒卖车票、船票一样,倒卖演出票一样破坏社会秩序,构成公共利益损失,必须严格依法治理。
其实,遏制黄牛票并非没有办法。比如,有的演出实施实名制入场,这就大大压缩了黄牛通过公开售票途径抢票倒卖的空间。售票机构也可以公开实际售票数量、余票数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即便有必要预留部分内部票,也要向公众作必要说明。
此外,对于观众数量明显超过可提供票量的演出,还可以尝试抽签售票的办法。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明年举行的巴黎奥运会,都采取抽签方式售票。北影节热门电影播放场次少,“供不应求”已是多年常态,不妨试试采取抽签售票方式,让每一个影迷都获得公平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北影节期间展映的电影,大多数都是老电影。平常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重温这些老电影并不困难,观众之所以还愿意购票观看,除了一份情怀,也是出于大屏幕体验的不可替代性。这其实也启示电影从业者,不要忽视经典电影播放市场。为一些经典电影创造更多回到大屏幕播放的机会,也会让优质电影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与传承。(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