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工作,花钱找个公司“代缴”社保,以防断缴;没有当地户籍,为了买车买房、孩子上学等,在网上找人“挂靠”一番……这样的做法,将越来越行不通了。
据媒体报道,社保“挂靠”代缴已被确认属于违法行为。但现实中,仍有一些机构为没有劳动关系的个人提供社保挂靠代缴服务,并以此牟利。多地人社部门提醒,通过“代缴”“挂靠”等手段参保补缴本身就是违法违规行为,还会面临个人财产被骗受损、个人信息泄露、影响个人征信等多重风险。
社保是社会稳定器,具有维护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过去一段时间内,出于种种原因,“挂靠代缴”社保的生意,在网上网下活跃着。相关个人、企业和平台,各取所需,各谋其利。然而,一个明明没有上班,与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却可以花一笔钱让某公司买社保、办退休等等。这都是不合法合规的操作。
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多地开展了多轮次针对“挂靠代缴”社保的专项集中整治行动。行动中,也查处了一批涉嫌虚构劳动关系、虚构社会保险参保条件的案件,有些骗保者甚至被判刑。2022年3月18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中明确提出,对用人单位、个人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惩处。这是更明确清晰的一个信号。堵住社保参保的漏洞,是涵养社会诚实守信、避免社会保险基金流失,维护社会公平的必要之举。
然而也要看到,“挂靠代缴”社保需求旺盛的背后,历史的成因、现实的权衡都比较复杂。有时候,个体选择“挂靠代缴”更是出于一份安全兜底。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不同地方的社保参保条件、参保政策、社保待遇等有所差距。不少人群在参保时都面临一定困难。而在流动社会的大背景下,发达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对于外来人群的买房买车、子女入学等事宜,往往设有需符合当地社保缴费政策的要求。加之个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差异等因素,一些人和企业便选择了 “挂靠代缴”。
从这个意义来说,打击违法违规的社保“挂靠代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应针对具体现实,堵疏结合,以精细化手段和服务水平,综合施策,治理此问题。
一方面,针对那些涉嫌伪造材料、虚构关系、伪造记录的“骗社保”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大执法打击。专项行动和常态化监管相结合,及时拦住违法违规的参保行为。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保相关制度,为个人和企业,尤其是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找到参保权益的“最大公约数”。此外,还要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加大宣传科普,提升服务水平,既向社会群体讲明白当地参保社保具体有哪些途径,又要进一步便利参保流程。综合施策,逐步压缩“挂靠代缴”土壤。
社保是典型的社会公共服务的体现。“挂靠代缴”涉嫌违法,不能长久,持续打击是必然之义。但更重要的,是以精细化手段推进综合治理,提升社保的成色与服务,维护好社会公平公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构筑起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