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紫千红,正是出门旅行的好时候。今年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第一年,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终于享有正常的校园生活和青春。作为出游的一支重要队伍,不少大学生的旅行方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短时间、高效率逛景区,甚至牺牲睡觉时间,一分钟都不耽搁。近日,“特种兵式旅游”的概念在网上受到热议。
在许多人眼里,旅游就是为了从紧张的生活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放松的状态。例如,与“特种兵式旅游”相反,一些白领外出休假时奉行“躺平”,他们不关心游玩了哪条路线,打卡了哪些景点,甚至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待在宾馆里,走到邻近的海滩边看看夕阳也许是他们旅游时最大的活动了。
不同的旅行主张,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大学生精力和体力充沛,在有限的时间、经济条件下,尽可能打卡更多景点,能更好满足他们“出门看世界”的需求。不同的旅游群体,选择不同的旅游方式,可谓各取所需。
“特种兵式旅游”正是“穷游”的表现形式。在高铁四通八达的当下,大学生游客选择普速列车硬座,既是为了省钱,也可以利用夜车出行节省住宿费。打卡更多景点,是因为学生享有门票优惠,趁自己还拥有这个“特权”何不充分利用?“宁可鞋底走穿,也要把景点看完”“好不容易旅游一次,哪里都想去看看”,既出于经济理性,也反映了这几届大学生因为过去疫情限制而产生的补偿心理。
青春的体验是不可多得的,也是一去不返的。随着大学生步入社会,有了更加充裕的经济来源,他们当然有能力让自己更从容地出游。但是,大学时代“穷游”中的记忆和收获,注定是刻骨铭心的。“第一次出门远行”,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成长体验。让自己学生时代的出游经历更加丰满,自然能够留下更多值得回味的记忆。
不过,也要看到,一些大学生选择“特种兵式旅游”,有不得已的因素。比如,很多“特种兵式旅游”的行程只有两三天,是因为大学生只能在双休日出游。因此,“特种兵式旅游”的目的地也往往局限在大学所在地周边城市,而难以有跨越地区的长线游。世界这么大,但对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来说,“说走就走”并不容易。
其实,很多大学生的日常课业压力并不大,完全可能腾出更多时间。除了必修课和专业课,大学生在修读课程选择上拥有一定自主权,如果课程安排允许,也有可能因为周五或者周一无课,从而获得一个“长周末”。对于学生“出门看一看”的呼声,有的大学还在制度上提供具体支持,比如设置“春假”,和“五一”劳动节假期连在一起,让学生获得长线旅行的机会。
青春“浪”在路上,也要注意安全,更别因为旅游而荒废了学业。筹划一趟成功的旅行,是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能省钱的地方当然可以省,不该省的地方坚决不省。比如,要选择正规交通工具、住宿点。如果旅程过于紧张,陷入疲劳作战,影响身体健康就得不偿失了。此外,当旅行和学习发生矛盾时,还是要正确取舍,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决定。
回想自己的校园时代,很多人都有“特种兵式旅游”的经历。如今的大学生选择“特种兵式旅游”,就是青春原原本本的样子。随着年岁增长和身份的变化,他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态、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多数人会逐渐告别“特种兵式旅游”,让旅游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