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动力与依归

2023-04-04 10:43:40    光明日报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为我们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民生保障朝着“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方向进行,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近日,国务委员谌贻琴在江苏省调研就业工作。她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狠抓稳就业部署落实,推动就业逐月回升、形势总体平稳。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靠发展,要聚精会神抓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住房、教育、医疗,都是民生的重点,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日常生活中,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民生改善既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也连接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与民生相关工作是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重要工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为群众解难点、疏堵点、除痛点。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把促进青年人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老幼病残的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真正的幸福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造福人民。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可见,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安康。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才有意义;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才有动力。要牢牢把握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我们一定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李玉滑)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人民论坛)
下一篇:擦亮“芯片”,让更多好种子破土而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