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六旬老人跪地求水,不能让造林人太绝望

2023-04-04 10:36:29    光明网

3月28日,宁夏灵武一位林场主跪地求供水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一名男子跪地磕头称:“我植树治沙多年,煤矿把水源断掉了,万亩林场没有水喝。”3月29日下午,涉事煤矿就供水事宜与林场协商,目前该商谈已经结束。据披露,目前林场仍未恢复供水,也没有得出解决办法。

崩溃跪地大哭的老人姓孙,今年已64岁。2003年,孙先生承包了当地万余亩的沙地,植树治沙已有20年。而在此番跪地求水事件冲上热搜之前,孙先生和他的林场也曾被媒体关注。2014年,央视以《宁夏神华宁煤双马煤矿排污 千亩沙林被毁》为题报道孙先生林场水源被破坏一事,当时孙先生表示,当地新建的“神华宁煤双马煤矿”的项目破坏了水源,导致沙林被毁。

两次被公众关注,症结都是水源被断。或者说,如今的崩溃大哭,仍是此前老问题的延续。这也不免让人疑惑,为什么在长达十多年时间里始终解决不了供水问题?

根据孙先生与双马煤矿2011年签署的供水协议,煤矿需向孙先生提供林场绿化用水,矿井水处理站建成后,保证孙先生本林场的用水量,将预处理后的矿井水供孙先生使用。只是,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直没有实现供水。这一次,煤矿说答应要供应处理过的水,结果仍未实现,这才让长久以来渴望甘霖的孙先生彻底崩溃。

这首先是一个因为开矿而阻断林场水源的生态问题。孙先生承包荒地种树治沙在先,而当地开采煤矿在后。开矿当然来钱快,也容易见效,属于“看得见的利益”,而造林治沙则是改善生态、造福后代的大事、长远事,见效慢,属于“长期的利益”。如果二者能够兼顾,固然不错,但很多时候,二者是存在冲突的。就像宁夏这起事件,先是开矿污染了林场水源,然后是在长达十多年时间里不去解决这个事情,以至于愈拖愈麻烦,直至孙先生最后崩溃。

绿水青山是良好的生态,也是福泽后人的资源。我们不能因为开矿而破坏生态,更不能因为开矿而阻断生态治理的努力。让一个六旬老人毫无体面地跪地打滚,嚎啕大哭,太让人绝望了。

其次,这还是一个不履行合同的法律问题。即便不谈具体的生态治理,只是就事论事,此事也存在诸多不可解之处。要知道,协议供水,煤矿是和林场签有协议的。以合同履行而言,既然已经立约,且双方认可,为什么拒不履约?不履约也不赔偿损失,显然是违法行为。

这中间,究竟有什么隐情?宁夏双马煤矿又是怎样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这些都要有一个说法,不能再拖了。

最后,这还是一个考验当地政府行政能力的治理问题。这个事绵亘十多年也解决不了,确实让人惊讶。这也暴露出当地政府处置上的犹疑和飘忽。煤矿排污破坏水源的事不是一天两天,当地不可能不知情,也不可能不会为因此带来的舆论质疑而头疼,但明明知情却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并无任何解决问题的举动,显然存在失职。对此,理应同步调查,查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究竟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其中是不是存在徇私舞弊、利益输送等等情由,也应有一个交代。

离奇的事件背后,必然是偏移了的治理。此事目前已经引起全网关注,当地不妨趁此机会,对这桩缠绵十多年的麻烦事来一个终极了断。不要让一个64岁的造林人太绝望,不要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一句空话。(龙之朱)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人民论坛)
下一篇:表情包也需合法合规使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