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农资打假护春耕,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2023-03-20 10:09:28    人民网

打击假劣农资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日前,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部署2023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春耕生产和全年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春耕春播,农资先行。农资的优劣,直接关系农民一年的收成,更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民都希望选购到好种、好肥、好药。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资,侵犯种业知识产权、“忽悠团”销售劣质化肥等,花样不断翻新、隐蔽性更强,管理难度更大。因此,开展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春耕生产,是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必要之举。

假劣农资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相继公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涉及各类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坑农、害农犯罪。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重大农资犯罪案件9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累计案值26亿元。通过集中侦破一批大要案件,惩处一批犯罪分子,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不仅有效打击震慑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净化农资市场秩序,更是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打击假劣农资,要攥指成拳,方能一击破敌。打击假劣农资涉及部门多、领域多,覆盖链条长,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作,需要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持之以恒。相关部门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充分认识农资打假责任之重、任务之急、牵涉之广,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健全问题发现机制,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压实属地责任,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加大违法惩处力度,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念好农资安全“紧箍咒”,从源头上净化农资市场。

农资必须保证质量,不能有假、不容有假。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抽检、执法办案和警示曝光,对不法分子加强震慑。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净网”行动,压实农资电商和平台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对发现的假劣农资要深挖严查。上挖生产厂家、下追销售流向,做到出重拳、下猛药,一案双查、一查到底,生产、运输、销售每个环节都不放过。与此同时,要持续加强农民识假辨假宣传教育,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打通农资入户“最后一公里”。

稳农资才能稳农业。打击假劣农资是一方面,稳定充足的农资供应、提高农资流通效率、农资价格稳定同样至关重要。只有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才能确保农资量足质优,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只有最大程度缩短农资供需之间的距离,才能降低流通成本;只有农资稳定供应,不会产生大的价格波动,农民心才安,同时,更可以避免假劣农资坑农害农。

种优则粮丰,粮安则民安。农民用上放心种、洒上放心药、施上放心肥,在春天播下仓廪殷实的希望,才能让广袤的田野更加美好富足。( 石丽峰 孟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一篇:办好人才“心头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