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变价比变脸还快,警惕消费领域的“软伤害”

2023-03-16 10:19:07    光明网

常年网购,你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价格。越来越多的网友已经识破了商家的类似套路:“不要问,问就是有活动,价格升高了就是活动价格结束了,价格降低了就是又有活动了。”那么,这种现象和解释合理吗?

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呈现十大特点报告指出,平台经济的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容易诱发新型价格欺诈行为。2022年网购价格诉求10.67万件,同比增长99.03%。其中就包括标低高结、实时变化交易条件。

其实,如果商家或平台针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画像,然后在同一时间给出不同的价格,已经涉嫌“杀熟”。近些年各地针对这种行为,已经陆续完善法律法规。如2021年7月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明确规定,不得通过数据分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违反者最高将面临5000万元的罚款。

不过,法律法规在完善,消费陷阱和套路也在不断升级。如随意变价、会员比非会员贵、隐藏优惠门槛等。这些电商时代的新消费套路,更具有隐蔽性和多变性,对消费的伤害看起来更“软”,且解释权往往在商家和平台,消费者即使发现自己被坑,也往往会被各种理由搪塞,疲于争辩和追索证据,最终陷入维权困境。

的确,商家在一些特定的节日,以更低价格进行促销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前提是,要遵循合理的定价区间和规则,“办活动”不是随意定价、价格多变的理由,更不是采取“不同人不同价”的理由,价格的上下浮动要有较为明确的依据。

根据国家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其解释,涉及商品促销活动的折扣定价时,应特别注明商品的原价,以作折扣依据;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具体到网购,加入购物车的商品不断提示降价,用意其实很明显:催促消费者赶紧下单,消费者看到降价会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但是当商品涨价时,却总是静悄悄的,为什么不再提醒比加入购物车时涨了多少?道理是一样的,这会给消费者一种“买就亏了”的感觉,因此大概率不会下单。

类似的小心思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商家存在虚构原价、降价原因、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行为,则属于价格欺诈。而且,价格变动过于频繁,毫无疑问,也并不是一种舒适的购物体验。

如今,电商越来越深入大众生活,套路却也越来越深,各类电商节烧脑的满减计算、先涨价再优惠、大数据杀熟、好评返现等违规操作,都使得消费者想要简单、公平地购买一件商品成了奢望。当这种乱象成了行业的通用潜规则,只能反噬自身发展。

唯有真诚才能换来真诚,套路终究不得人心。当前,国家和平台关于电子商务的法规已经逐渐完善,关键在于不打折扣地执行。只有让这些被“默认”的违规行为得到限制和遏止,让违法违规的商家和平台得到重罚,才能让网购的风气好起来,让电商真正归回便利,而不是套路。(李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扩大开放的中国具有强大吸引力
下一篇: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